高收费幼儿园抢占小区是祸是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7日01:50 青年时讯 | |
最近,几家高收费的民办幼儿园在被定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办园机构后,遭到业主集体质疑。上周,北京朝阳区华腾园的300多名业主集体签名,就“金色摇篮潜能开发婴幼园”即将入驻小区幼儿园一事向主管部门朝阳区教委反映意见。 采访中,时讯记者了解到,华腾园小区作为北京市政府首批评选的“金牌住宅小区”,在教育资源与教育设施的整合上,特别受到了朝阳区教委的关照,很多业主甚至就是考虑到附近的工大附中和幼儿园设施,才下定了买房的决心。入住华腾园以来,很多业主翘首期待漂亮的小区幼儿园开园,希望能解决孩子就近入托、入园的问题。 然而,一些小区业主在咨询即将入驻的“金色摇篮”的相关信息后,不喜反悲,甚至表示要放弃让孩子在这所近在咫尺的幼儿园就读的选择。 引起小区业主不满的原因之一是“金色摇篮”的高收费。按“金色摇篮”自己的标准,一个3岁的孩子一年的花费也要29400元(伙食按10个月算),每月开销近3000元,三年下来就是9万,还有押金3万。不少业主反映这样的费用,远远超出了他们经济承受能力。业主担心像这样被称作以“营利”为目标的私立幼儿园入驻后,会不会真正为孩子的成长考虑问题。在朝阳区教委的协调下,“金色摇篮”同意对小区业主按国家一类一级幼儿园标准收费,也就是每月每个孩子1000元左右收费,但业主担心教育质量是否会因此“偷工减料”难以保障,甚至有些不该减的内容会被减掉。还有的业主担心教育会因为交钱的多少被分为三六九等,给孩子心灵带来伤害。 而类似“金色摇篮”这样的高收费幼儿园强调的识字能力,诸如“如果1岁多入园,到3岁时,孩子可以认识到1500个字”,这被一些家长怀疑是拔苗助长,家长担心这样的孩子在上学后对学习是否还有真正的好奇,会不会没有了进步。 时讯记者就此采访“金色摇篮”总裁程跃,程跃大倒苦水,他认为“金色摇篮”已经作出很多让步了,但为什么家长们还是不满意,他特别强调说,“如果别的幼儿园能保证和我们的价格一样、质量一样,甚至更好,我们愿意退出。” 学教育出身的程跃想不通,他在外地讲学时,到哪都是大礼堂爆满。但是到北京小区办幼儿园,家长却和他算起账了。 程跃说,“我们能在小区办这样的幼儿园,我们价格已经降到这个份上了,如果你还不来,我觉得家长是太傻了。”程跃认为目前幼儿园市场已经很惨烈了,“你不亏本你不抢先占住地方,将来你可能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这也就是“金色摇篮”为什么要赔本进小区的原因。 “目前还是国办幼儿园一统天下。公办的好的学校明面上收费是低,但实际上家长交的钱并不见得少。”程跃表示,如果国办园也要求他们有收入,不靠国家养着,让民办园和国办园真正展开竞争,你看价格会不会降下来。到那个时候,教育才能趋向成本加微薄的利润。”程跃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我能在北京建一个很大规模的幼儿园,我很快就会在北京挑起价格战。” 采访中,时讯记者了解到,不仅仅是华腾园,北京商品住宅小区的幼儿园问题已经日显突出。业主购买的商品房中实际上已经分摊了小区配套设施的费用,但事实上业主入住后,不少小区的教育配套却长期被搁浅;有的开发商擅自将学前教育设施挪作他用;有的小区则来了一拨又一拨办学的,打着不同的旗号,最后都坚持不下去。有的“等”不起的业主甚至只好又搬回原住所。 有开发商在采访中表示他们也有苦衷。按国家对于新建小区教育问题的有关规定,“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规划建设配套的学前教育设施”。但如果将教育设施交给教育部门,由教育部门来安排公办教育。这就意味着开发商要将自己投资的教育设施无偿转让给教育部门,而这一部分的土地出让金却得不到相关部门的减免。因此,许多开发商出于成本的考虑,没有将小区教育设施交给教育部门兴办义务教育,而是引进民办教育。民办教育的介入可以为开发商减少很多负担,甚至可以为开发商带来可观的收益,而业主的负担却会相应地增加。 一位办学者向记者透露,目前小区幼教是一个灰色地带,而且作赔的风险很小,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民办幼儿园都盯着小区这块“肥肉”的原因。不少小区的教育资源已经被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教育包办,由于竞争白热化,有的小区尽管是采取公开竞投标的方式,但实际上早就内定了。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受损害的是业主和孩子们。 一位教育专家说:“儿童在幼儿园里,除了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外,重要的是自然天性的张扬、各种技能的释放和健全人格、意志品质的培养。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不一定是靠高收费获得的。”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幼教,我们有什么选择的权利。这也许是值得家长们深思的问题。 据悉,目前上海、青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的某些小区已经开始实施了小区幼儿园公开竞投标的试点,而且很成功,在招投标工作中坚持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我如何评价一个幼儿园 “有一天,我带3岁的女儿去动物园,女儿向我提了一个要求,想去看看长颈鹿,我问为什么,她说是替幼儿园的王老师看,因为王老师喜欢长颈鹿。”《中国教师报》的王琰主编觉得把女儿交给这样的老师,她一百个放心。“我女儿的幼儿园,夜班的老师每天都要泡方便面,但老师会多泡一包,让每个孩子都来尝一口,这就是一种分享。” 王琰说,这些一点一滴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幼儿园标榜的是能教给孩子多少多少汉字,但我怀疑这样的孩子在上学后是不是还对学习有真正的好奇,会不会没有了进步。“一个幼儿园好不好关键不在于幼儿园的设施,能教你识多少字,而在于幼儿园的老师是不是真的有爱心。” 王琰认为,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一个人一生中最敏感的年龄,他们能够体验到情感,体验到爱、接纳、尊重和分享,这比什么都重要。 不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 为什么很多民办的幼儿园纷纷抢占小区的配套资源,长期从事教育相关产业的陈志文表示,因为这些配套已经有人———购房人买单了。办学者进驻小区几乎没有什么风险,即便是赔也赔得非常有限。 陈志文认为,业主与小区的办学者发生冲突,这是很自然的事,从维权的角度看,业主是在为自己和孩子争取权益。 谈到选择幼儿园的标准时,陈志文说,尽管钱不是问题,但他从来不会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也不会让孩子上最坏的学校,而是就近入学。他觉得让孩子在真实的环境中成长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少走弯路。现在很多家长看重所谓的精品教育,挤破头想尽各种办法地将孩子送进那些精品学校,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其结果只会弱化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包括人际关系的处理、压力和委屈等等。在陈志文看来,很多精品教育只是空有知识的皮囊。 当花钱成了一种心理弥补 北大心理学系候玉波教授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幼儿时期,亲生父母的爱是无法代替的。在候玉波看来,已成为家长的这一代人,小时候的生存条件并不好。已取得成功的人,很多是靠不懈的奋斗得来的,他们中很多人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白手起家,自我发展的压力本身就很大。为了工作和事业,无暇顾及孩子和家庭。于是,家长们往往会有一种补偿心理,通过多花点钱来弥补对孩子的忽视和愧疚,求得心理满足和心理平衡。像月嫂现象的出现,实际上,就反映了很多家长的这种心态,他们惟一能做的只是在物质上多给孩子一些补偿。 候玉波认为,其实这和我们日常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无关系。我们一直强调工作的重要性,似乎那种为了工作一切都可以放下的人,才是最值得社会标榜的。可是我们恰恰忘了,人是最重要的。在法国,只要你接孩子,就可以早下班,没有人会认为这个理由不成立。反而如果你不准时去接孩子,才会招致非议。 另一方面,候玉波认为目前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关注更多是流于形式。而很多家长对教育的理解非常盲目。比如说,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些家长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技能,尤其是当这些分数和技能被市场化、货币化以后,这种倾向更为严重,而把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塑造、品德培养等其他重要事情忽视掉了。 2岁还是7岁父母是关键 有的家庭因为忙着挣钱,往往把很小的孩子送去寄宿。父母中的一方甚至长时间在外应酬,很少回家,这样“失衡家庭”的代价就是孩子往往更容易出问题,比如得了厌食症、强迫症,比如脾气暴躁,比如怀疑自己得了怪病,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触犯了法律。 美国家庭结构治疗的开山鼻祖米纽庆先生将这些病孩子的问题看作是家庭的问题。孩子要生病,是因为他以为他不生病,父母就不会爱他,就不要他了,他以为他这样做可以拯救家庭,这样做父母就会更关注他而不是关注工作,他们就不会吵架,不会离婚,而因为他的问题,父母会坐到一起商量。米纽庆先生说,孩子是非常保护他的家庭的,是家庭关系最好的捍卫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你的孩子出了问题,不是他的错,一定是家庭不平衡了,该做父亲的不像父亲,该做母亲的不像母亲,父母之间也变得很陌生。有的父母甚至完全不能在一件事上认同,而且互相指责。米纽庆说,实际上,是你们对孩子的破坏性很大。孩子表现得像2岁的孩子还是7岁的孩子,完全看你们怎么做,如果父母没有办法步调一致的话,孩子永远是2岁的孩子。在病孩子家庭中,如果父母不改变的话,孩子很难改变。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