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人员称哥伦比亚号宇航员遇难前已知将死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7日02:56 人民网 | ||
人民网7月17日讯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负责调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原因的独立委员会近日共同宣布,在地面控制人员与“哥伦比亚”号失去联系一分钟后,机上七名宇航员才宣告遇难。也就是说,机组人员是在获悉自己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悲壮而无奈地走向了死亡。有关方面目前正在研究“哥伦比亚”号上传感器在飞机解体前后记录的各种数据资料,以便找到提高剩余三架航天飞机安全系数的具体方法。现在,根据发现飞机残骸的地点以及各类传感器信息,NASA已经基本掌握了宇航员最后时刻的状况,并将在近期 今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返航途中爆炸后,许多媒体报道说,七名宇航员在飞机解体的瞬间就“毫无痛苦”地牺牲了。不过,NASA一直拒绝承认上述说法。在存放“哥伦比亚”号残骸的飞机库内,来自宇航员舱的残片也是单独存放的。从现有情况看,宇航员舱虽然曾遭到极大撞击,但却是整个航天飞机主体部件中最后一个解体的。这种情形与1986年“挑战者”号升空爆炸时后宇航员的遭遇一样,就是说,事故发生后,机组人员人员还活着。尽管“挑战者”号出事后,美航天飞机上改进了类似普通战机那样的“弹射跳伞装置”,但在“哥伦比亚”号发生危机时,这种逃生设备纯属摆设,根本无法使用。 专家表示,“哥伦比亚”号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因为早在这架航天飞机爆炸前三年,美“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也曾发生起飞时遭到“泡沫材料撞击”事件,但NASA并没有予以足够重视。由于对“哥伦比亚”号采取降温措施,将影响到其着陆轮胎的充气工作,因此NASA决定“碰运气”,结果酿成大祸。从传感器中提取的数据显示,当“哥伦比亚”号在60000米高空以超过音速18倍的速度返航时(当天上午8点44分),超高温空气从左翼前端破损处进入了机体内部,并且造成内部线路和金属部件融化。这期间,“哥伦比亚”号机长与地面上进行了最后一次通话,到9点刚过,航天飞机便解体爆炸了,此时驾驶舱依然完好无损。 虽然地面人员发现,机组人员在飞机开始散架前的最后关头,依然试图通过手动驾驶来挽救不幸进入了“螺旋状态翻滚前进”的航天飞机,但一切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从“哥伦比亚”号左侧机翼最先脱落,然后是尾翼,接着货舱轰然解体。最后,载有7名宇航员的驾驶舱在继续坚持向前飞行了一段时间,终因承受不住巨大压力而四分五裂,此时机组人员才全部遇难,场面相当悲壮。专家通过七次模拟实验认定,“哥伦比亚”号遭撞击后出现的裂缝至少1英寸宽,且将近30英寸(将近50厘米)长。由于在返航途中外界温度高达3000度,为太阳表面温度三分之一,因此在航天飞机机翼前端出现如此裂缝绝对是致命的。 尽管本次太空悲剧的最后调查报告尚未出笼,但NASA已经开始筹划让让航天飞机重返太空的计划,并打算由“亚特兰蒂斯”号承担“开路先锋”重任。此外,美国还有“发现”号和“奋进”号两架航天飞机。为延长剩余三架航天飞机使用寿命,NASA除了正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太空抢修方案外,还有意开发一款新型航天飞机“替身”,并将于专门用于往返地面和国际空间站。与传统的航天飞机相比,这种号称“最先进技术结晶”的宇宙飞行器安全性更高、操作更加简便,甚至不需要长期准备就可反复升空作业。可惜,目前没人对这种宇宙器“感兴趣”。据悉,NASA希望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某个时候恢复航天飞机的载人太空飞行。(高轶军)来源:人民网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