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大学生就业 一个被放大的信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5日17:05 人民网 | |
在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时,市场信号有时就会失真,或被缩小,或被放大。我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信号被放大了。导致这一信号被放大的原因之一是,在体制内有相当一批就业存量,不受或基本不受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常态是供大于求,劳动力市场亦莫能外。大学生就业市场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出现供过于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如果我们再进一步作一个逆向思维,就不难发现,大学生就业难给全社会带来了教育的更大的“溢出效应” 大学生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更要培养创业的意识、精神和能力。大学生中若有相当部分走向自我创业,不仅将极大地缓解就业问题,而且将为GDP的持续增长作出贡献,更重要的是,将对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近一个时期以来,关于大学生(含硕士生、博士生)就业难的各种报道频频见诸媒体。有人甚至预测,今年将会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问题比较严峻,则是毋庸置疑的。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时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中国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中,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最出彩,前者去年达到8%,今年有可能超出,后者是连年盈余;价格指数尽管偏低,但还算差强人意;就业就不容乐观了,大学生就业难,也许是中国就业问题的一个侧面或缩影。 就业难,即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这是一个典型的市场信号。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市场信号表明,劳动力供大于求从非熟练劳动力(只有较少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到了熟练劳动力层面。当然,在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时,市场信号有时就会失真,或被缩小,或被放大。我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信号被放大了,也就是说,本不应有这么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导致这一信号被放大的原因之一是,在体制内有相当一批就业存量,不受或基本不受市场机制的作用。例如,如果让市场机制充分作用,现在高校、政府和科研机构中的许多管理岗位将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来承担。因此,应当深化并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在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舆论中,所谓“大学生多了”的言论,颇有市场,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同。这是十分有害的认识。首先,目前中国大学生的毛入学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还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难道能说中国的大学生多了吗?其次,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划分过细的专业设置,又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足,给这一言论以错误的支持。中国的高等教育还要继续大力发展,大学生的人数还要不断增加,但培养质量必须稳步提高,过细的专业设置必须摒弃,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发展,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市场经济的常态是供大于求(这是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劳动力市场亦莫能外。大学生就业市场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出现供过于求,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为什么今年的情况会如此严重,并引起这么多议论?这是因为,第一,1999年是本科生大规模扩招的第一年,由此今年的毕业生总量是空前的。即便如此,扩招仍是正确的选择,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大众化;第二,尽管前些年已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端倪,但就业率一般还是达到了90%以上,人们的思维定势仍然停留在大学生总是能够找到工作的。然而,事实最终改变了这一思维定势。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作一个逆向思维,就不难发现,大学生就业难给全社会带来了教育的更大的“溢出效应”(即未被市场交易包括在内的额外的收益)。君不见,这一两年来,无论党政机关、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还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比前些年更容易引进各种所需要的人才,且成本也相应下降。这就是教育给全社会带来的巨大收益。 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笔者想分别对他们说几句话。首先,已有许多专家向政府建言,应当将宏观经济的首要目标从“增长优先”转变为“就业优先”。当然,增长和就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方向变动的。但如果作出目标次序的改变,就意味着,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例如,提高生产率和增加就业,增长就要让位于就业。政府还要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主要是优化教育改革的环境,以此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层次、规格和质量更加符合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其次,大学生就业难这一信号,将使高校真正感受到市场力量的无情。当兄弟高校学生的就业率远高于你时,你还能振振有词地说,你的教学质量比人家高吗?中国的高校将第一次在市场的驱动下,开始伤筋动骨的改革。当然,任何挑战都是机遇。哪些高校能够深刻地分析、理解这一信号背后的含义、启示和要求,并相应地做出有实效的动作,它们就能够把握新的机遇,站到新的高度,谋求新的发展。 再次,现在无疑是用人单位吸纳、储备人才的大好时机。在专业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凸现的背景下,用人单位都要有一个人才规划,并根据环境变化,动态地加以调整,以此指导人才引进、使用和培训。尽管每一个用人单位在用人时,都有自身利益的考虑,这是很正常的,但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里,用人单位在与人有关的问题上的社会责任感特别重要,那些人才招聘和使用上的欺诈行为,不能体现人力资本价值的薪酬标准,都是应当摒弃或调整的。 最后,大学生面对市场经济新体制和目前的就业形势,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更要培养创业的意识、精神和能力。大学生中若有相当部分走向自我创业,不仅将极大地缓解就业问题,而且将为GDP的持续增长作出贡献,更重要的是,将对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政府和社会应当给所有的创业者提供更好的软环境,高校则要在创业和创新教育方面,为他们注入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培育创业、创新的职业精神。(作者为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来源:人民网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