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就今年院士增选工作答记者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5日22:28 人民网 | |
1, 院士增选今年有新规定 2, 增选时注意院士整体队伍结构的合理性 3, 工程管理学部绝不是“官员和企业家俱乐部” 4, 增选中高度重视道德和学风问题。 7月25日上午,就200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院士增选工作历来广受关注,到目前为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已经经历了4次。请问,与以往相比,今年的院士增选工作有哪些变化? 沈国舫:中国工程院作为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学术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自1994成立至今,院士队伍从最初的96名经历了1995、1997、1999、2001年四次增选后,现有院士609名。通过增选工作,一批在工程科技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的中国工程科技工作者当选为院士,成为我国一千多万名工程科技人员的杰出代表。 在广泛征求院士们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历次增选工作的经验,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议通过了《中国工程院2003年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该办法对今年的院士增选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 一是增选名额不超过70名。名额的确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1,工程院已经走过了初创阶段。现有的院士609名,已经初具规模,涵盖了工程科技的主要学科,分布于全国31个省区市,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证这支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增选名额不宜过多。2,从优秀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工程科技的特点及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调查得出的结论:从大学本科毕业到做出重大贡献、取得社会认可、成为工程院院士,按一般的成长规律,要25-35年。“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从毕业至今已经超过37年,经过几次院士增选,符合条件的人才已基本当选。“文革”造成的人才断层影响了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文革”后的大学毕业生毕业至今大多不超过20年,除少数成就突出者外,基本上还未达到院士的条件。 二是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岁,2001年对候选人的限定为原则上不超过75岁。主要考虑是目前工程院院士队伍整体年龄偏高。 三是对连续被提名3次为有效候选人而未曾当选者,停止一次候选人资格。目的是使提名单位,被提名人慎重对待有效提名的机会,避免对水平明显有差距者多次反复提名。但是对其中近期有突出成就者,经所报学部6位院士以上提名,可不受此限制。 四是对院士提名候选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年要求提名院士中,必须至少有3位所在学部与被提名人所报学部相同,提名方为有效。工程院要求,院士提名候选人时,必须对所提名候选人确实了解,并负责对所提供的材料把关,目的是保证提名院士在学科专业领域内对候选人的贡献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同时,考虑到工程管理学部院士较少的特殊情况,这个学部院士候选人的提名院士可以至少有两名是工程管理学部院士,另一名为所在学部与候选人工程背景所属学部相同,提名方为有效。 五是对各部委、省区市等遴选归口部门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候选人名额指标,目的是提高候选人的质量。规定:负责多学科候选人遴选的综合部门如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等遴选名额每个学部不超过8名;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部委如卫生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等在与其行业相对应学部的名额为每个学部不超过8名,其它学部名额不超过4名;其余部委和省区市报各学部的名额不超过4名。 六是对各部委、省区市遴选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提出了建议,对候选人通过遴选的条件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遴选委员会至少应该有80%以上的成员是院士或具有相当于正高级职称、现从事专业工作的专家;具备有效候选人资格必须获得出席会议委员1/2以上赞成票。 七是今年规定工程管理学部的候选人的提名、遴选渠道和增选名额与其他学部一致。(2001年第一次增选时,为取得经验,规定只有7个综合部门可提名、遴选工程管理学部候选人)。但仍维持对工程学部候选人的评审程序:第一轮分别由候选人工程技术背景所属学部评审,第二轮由工程管理学部评审。八是进行现场答辩的试点。今年在第二轮的评审时,有的学部会就邀请候选人做工作报告、现场答辩的评审方式进行试点,以弥补主要靠书面材料了解候选人的不足。 记者:请问您对当前院士队伍的结构有何评价?为进一步优化院士队伍结构,今年的院士增选工作会有哪些侧重? 沈国舫:经过几次增选,院士队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根据最新研究,院士队伍的结构仍有不尽合理之处。在学科分布、年龄结构、地区分布、企业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比例方面,值得引起注意。因此,为促进我国工程技术全面发展,在坚持标准和条件的前提下,特别强调几点: 一是关键看候选人的实际水平和贡献大小。既重视代表候选人学术水平和贡献的获奖情况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但又不仅从奖项和论文看问题。还要注重增选长期工作在工程技术第一线,并作出重要成就、贡献的工程技术专家。工程院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的研究工作与工程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很多工程师几十年一直工作在工程建设第一线,建设工地就是他们的实验室,一个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的成功实施,就是他们优秀的论文。 二是积极发现、选拔工程科技领域中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我们的事业总要有后人来继承和发展,特别是要有越来越多的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以承揽中国工程科技进步的大业。 三是注意工程管理专家和边缘学科方面的专家作出的贡献。工程管理是工程科技的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在工程科学与技术方面最高的学术机构,为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科学和实践的水平,推动其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作出贡献,中国工程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是特别注意了解和重视尚无院士的学科和边远地区中涌现出来的工程科技专家,注意院士整体队伍结构的合理性。 记者:对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工程管理学部院士的增选。有人甚至将工程管理学部称作是“官员和企业家俱乐部”,请问您对此有何评论? 沈国舫:工程管理学部正处于发展初期。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中规定的院士标准和条件外,对工程管理学部院士候选人我们作如下解释: 1, 被提名人必须具有以下高级职称:教授,研究员或相当于教授级研究员级的高级工程师。 2,被提名人必须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同时具有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基础,现代工程管理的丰富实践经验,并在工程管理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3,院士增选的“工程管理”内容是指:重大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管理,包括规划、论证、勘设、施工、运行管理等;重要、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重大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轻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产业、工程、重大科技布局和战略发展研究、管理。 4,“在工程管理领域作出重大贡献”主要指:被提名人在上述领域具体组织、参加工程项目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发挥管理科学的作用,促使工程项目优质、高效实施,取得众所公认的成就,或在工程管理理论上有重大建树,并通过实践取得具体业绩者。 从这四条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工程管理部院士候选人的条件是非常清楚的。绝不是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所谓的“官员和企业家的俱乐部”。 候选人本身是不是官员不是本质问题,关键在于必须符合院士的上述标准。我可以负责任地讲:不够条件的官员、企业家是很难进来的。大家也尽可相信,院士们一定能够按条件严格把好这道关。 在增选的全过程,我们高度重视道德和学风问题。《实施办法》要求院士必须自始至终遵守《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同时对提名单位、被提名人、遴选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为当选院士进行不正当的活动,一旦发现,相关学部常委会将作出严肃处理,直至报院主席团或院常委会批准,终止对该候选人的评审。(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来源:人民网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