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新论:北大改革方向没错,但路径错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9日01:09 人民网 | |
中国的大学积弊众多,改革呼声从未停止。但北京大学推出的教改却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位北大的院长甚至将北大的改革书记称为商鞅,足见改革之惨烈,命运之凄凉。 笔者仔细拜读了北大的教改方案,发现媒体有些报道言过其实。北大的改革核心是端掉了副教授以下教师的铁饭碗,采用竞争机制优化教师队伍。这种在其他领域早已实行多年的改革模式,不知为什么会在北大引起如此大的反弹?北大的教师队伍整体上是优秀的,但这不能成为拒绝改革的理由。 从目前披露出来的信息来看,反对北大改革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北大改革次序颠倒,教师仅占北大员工34%,而后勤与行政人员却占北大员工66%。主管部门不拿后勤行政开刀,却拿最基层的教师开刀,有点“捏软柿子”的味道。这话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想来并不妥当。作为一项改革方案,自然要先易后难,北大校方认为教师改革难度较小,当然可以选择教师改革作为突破口。从改革设计者的说明来看,也是认为教师改革比较容易推行,所以才优先推出教师改革方案。那位教授出身的校长助理说出了一句书生气很重的话,他说如果教师水平不高,怎能期望后勤与行政管理水平提高呢?我相信这是在辩论中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一句实话,大可不必上升到逻辑的高度进行批判。熟悉大学情况的人都知道,大学的后勤管理人员大多与教师与密切联系,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来说,许多都是教师出身,他们之所以能够担任行政官员,与他们在学术领域的成绩分不开。在后勤人员中,有许多是教师的亲属,他们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为照顾教师而留在大学工作的。与其让一无所长的后勤人员下岗,不如先从教师身上开刀,因为教师毕竟还有到其他单位谋生的技能和条件。北大的改革实际上是很有中国特色的。 反对北大改革的第二个理由是,北大的教改一刀切,没有考虑到北大一些部门的具体情况。这确实是北大教改的致命伤。且不要说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领导的东方语言学科独步中国,很难从外面吸收优秀教师,就是北大汉语言专业,如果必须从国外引进洋博士,以实现所谓的与国际的接轨,也会成为中国学术的笑柄。北大的改革有一帮洋博士操盘,自然会出现一些纰漏。好在改革家们从善如流,已经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所以,反对者大可不必揪住不放。其实,中国的许多问题不在于没有灵活性,而在于没有原则性。一旦事事灵活,改革其实也就彻底变形了。 在我看来,北大的改革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先拿教师开刀,也不在于一刀切,而在于没有摆脱中国以往改革所具有的重形式轻内容的老套。教师改革不能末位淘汰,也不能频繁考核,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由学院的教授委员会作出选择。现在北大教改的问题是,不顾北大不同院、系的实际情况,由学校统一制定标准,强行推广。这是干涉学术自由的倒退。 首先,大学的主体应当是教师,而教师在此次北大的改革中却变成了考核对象,这是主体颠倒的做法。真正的改革应该是由各学院的教授组成考核委员会,首先对学校的改革措施进行评估。凡是不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可以通过教授委员会予以否决。学校的行政部门不能凌驾于教师之上,采用行政的办法自上而下强行推进改革。而应该在充分尊重各个学院教师意愿的基础上,监督北大的教改。北大改革的最大问题是主体彻底错位。换句话说,北大的改革之所以引起众多议论,其核心在于,教师成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在改革面前没有太多的发言权。这是目前中国各个大学的通病。大学的管理主体应该是教授,而教授通过教授会领导系、院的行政管理,大学一级的行政仅仅是一个协调性的机关,而不应该成为指手画脚的部级或副部级的行政部门。现在的问题是大学教授无法管理大学,而管理大学的教授却把自己定位于行政官员,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从北大改革的路径选择来看,在中国实行大学自治路途遥远。 第二,北大的改革强调教授的稳定性与副教授以下教师的竞争性,实际上已经参考了国际上的一些做法。但是,由于以往的学术评审体制缺乏公信力,所以才会引起众多教师的反对。北大教改不从提高学术评审队伍的公信力上做文章,而是一味强调竞争,确实有些本末倒置。在一个学术气氛良好,评审公开透明的环境里,即使被淘汰出局,教师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现在的问题是,学术评审不透明,委员会的意见不公开,谁上谁下全凭关系,如何让教师心服口服?更糟糕地是,与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北大还设立了校级的学术评审委员会,让八竿子打不着的专家来负责各个专业教师晋升和学位论文评审。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大的教师对校方的改革如何接受? 北大的改革初衷是好的,但有些不着边际。真正正确的改革应该是,下放校级行政管理权利,让学院成为教授实行自治的组织。在学院内部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术评审机构,由这些机构根据本学科和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决定教师的命运。作为校方,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后勤服务和协调学院关系上面,千万不要越俎代庖,搞吃力不讨好的教师改革。 北大是北大人的北大,也是中国人的北大。北大的改革具有非常明显的示范效应,所以北大人对各方的责难应该有一定的承受力。北大的改革没有错,但主体错了;北大改革的方向没有错,但路径错了。希望北大的校方能够更加超脱一点,将改革的自主权交给各个学院,由各个学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改革的方案。北大的校方应该建立一个精干的督导体制,督促各个学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而在整体上向世界一流大学靠拢。历史会记住北大人的一份苦心,时间也会给北大人丰厚的回报。来源:人民网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