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步轩,那一代人的一个背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30日04:16 中国青年报 | |
魔鬼教官 北大的高才生卖肉,无论如何是个值得媒体炒作的话题。比如可以从高才生不等于谋生能力强、北大学生难道就不能干卖肉的行当之类的角度猛炒一番。 有一点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位曾经的天之骄子,乐于配合媒体将自己失败的人生暴露在公众面前?他是想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同情改变自己的职业?是想借机告诉那些如今天各一方的同学们,被遗忘的他今天在哪里?甚至,我还在想,他是否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托马斯医生那样,以甘愿做一个擦窗工人来完成一种对社会的讽刺。 揣度他人生活选择的目的是无聊的,但是,“北大人”这个在中国人心中带有神奇光辉的称呼,让我更乐意把陆步轩往托马斯身上靠。是的,惟有如此才会让如我的看客从中寻找到一个相配的意义,聊做精神安慰。托马斯医生的擦窗生涯亦非一种主动的选择,而是对他政治态度的一种惩罚。在彼时的捷克,政治态度上不过关,托马斯除了擦窗别无选择。而在陆步轩那个时代,计划经济体制的控制力渗透于社会每个角落。一个北大毕业生,被莫名其妙地分配到陕西长安县柴油机械配件厂,在中国,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种残酷的社会讽刺。而那个工厂终究垮了,于是我们的主人公像托马斯拿起了抹布拖把一样,操起了屠刀。 然而,这终究是一个悲剧。某种程度上,“高才生不等于谋生能力强”,这似乎也适合于对陆步轩处境的另一种评论。毕竟,那一代人在1992年邓公南巡之后,从某种意义上,生命已经获得了解放。体制外突然有了生存的空间,政治力量无所不在的罗网开了一个大口子。而正是这种转机,给了陆步轩们可以选择另外生活的机会,也使得此前与此后的人有了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 不过,我还是不能、不愿接受这种角度对北大高才生卖肉命运的解读。洛克菲勒曾说,“即使把我扔到沙漠里,只要有商队路过,我照样可以成为百万富翁,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人。”而像陆步轩这样的人,或许天生就适合做学问而不适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说他“不闻窗外事”也好,说他“只读圣贤书”也罢,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太需要了,至少在我的有生之年,中国的人才都不会多到要他这样的人去卖肉的程度。而我们今天就至少有一个(我相信那一代人中,有不少人有着与陆步轩相似的命运)这样的人,多么奢侈。———这与陆步轩是否善于谋生有何相干? 想像一下,一个天生不善于商业,天生而且后天的培养使之成为适合做学问的人,被分配到一个西部偏僻县城的小企业里,那么最后从事类似卖肉的行当,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如此而已。 对北大人卖肉的惊讶是传统社会等级观念的体现———这种观点我不认同。因为,人与人在权利上是应当平等的,但是,人与人生来却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或许就惟一体现在智力上。无论应试教育有多少问题,能考上北大本身就是智力成就的一种证明。而陆步轩被发配到一个毫不相干的企业里并最终操起刀斧,是智力优秀分子命运的沦落,而这种沦落,因由非在陆步轩本人。 陆步轩,这个有北大文凭的肉贩子,他的价值被媒体发现后,必然将长时间生活在聚光灯下。因为,自他成为一个新闻人物,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就在我们潜意识的期待中———我们这个社会有把一切悲剧变成喜剧的能力,不知道这点是喜剧还是悲剧。但我知道,口水大战方才刚刚开始。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