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为全球管钱(全线追踪)(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1日09:51 环球时报 | |||||||||||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瑞士当成银行家的天堂,把瑞士银行当成财富的象征,并且认为瑞士银行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银行,在瑞士银行存款万无一失。那么,瑞士银行真是这样的吗?记者带着疑问展开了调查。 1400人就有一家银行机构 瑞士到底有多少银行?漫步瑞士城乡,随处都能看到银行的各种机构。记者了解到,瑞士有银行400多家,分支机构5000多个,平均1400多人就有一家银行办事机构,瑞士银行在国外还开设了近400个分行,同时,外国在瑞士也有200多家分行。可以说,没有银行就没有瑞士。 瑞士之所以有这么多银行,与瑞士悠久的金融传统是分不开的。据史料记载,从14世纪开始,日内瓦等地已经出现私人银行家和货币借贷者,他们是瑞士金融业的先驱。从18世纪起,欧洲工业革命的浪潮波及瑞士,日内瓦、巴塞尔、苏黎世、伯尔尼和纳沙泰尔等城市已出现少量银行。到了19世纪,瑞士已成立了百余家旨在为农民和手工业者服务的储蓄银行以及为各州服务的州立银行。19世纪中叶,瑞士铁路和制造业等大型项目亟需资金来源,极大地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二战后,欧洲重建为没有遭受战争摧残的瑞士银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瑞士银行业重新成为世界银行业的龙头老大。 全球三成的私人资本在瑞士 瑞士银行的总部大多集中在北方重镇苏黎世。苏黎世市中心的火车站大道历史上是条叫“青蛙塘”的臭水沟,经过改造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大道”。大道两侧的建筑大多用阿尔卑斯山石建造,楼层不高也不奢华,但凝重、庄严,拥有许多银行的总部、各类商会总部、高档时装店和贸易大厦。火车站大道地下则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大道”———许多银行的金库就在大道下面的金库里,金锭数不胜数。苏黎世已成为与纽约、伦敦、东京齐名的世界金融和证券交易中心。 瑞士银行除储蓄功能外,还负责资产管理、借贷、投资、保险、再保险等业务。据悉,全球1/3强的私人资本存在瑞士银行中。可以说,瑞士银行为全球管钱。 不在银行工作枉为瑞士人 有一种说法是,成为瑞士人有三个必须的条件:会滑雪、爱吃奶酪和在银行工作。此话多少有些讥讽的意味,但从侧面反映出银行在瑞士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瑞士,年薪最高的不是国家公务员。收入最高的公务员是联邦轮值主席,年薪40万瑞士法郎(以下简称“瑞郎”),其次是特一级到特五级公务员,年薪从30万瑞郎到21万瑞郎不等。而银行老板的年薪则从几十万瑞郎到上千万瑞郎。难怪在银行工作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在银行工作体面,收入又高,不受风吹雨打,是瑞士人,尤其是青年人趋之若鹜的首选工作。 但在银行工作并不容易,薪水高但工作压力也大,知识更新要快,不仅自己要懂得如何使用钱财,也要让客户的钱能生钱。记者认识一位在银行业工作的瑞士朋友。几年前,已在银行工作了十几年的他为了有更大的发展,辞去了银行的理财工作,到俄罗斯进修俄语,获得了“一技之长”。回瑞士后又在一家著名的大银行找到工作。近来,他告诉记者,由于大银行人事复杂,升迁希望小,没有更大的发展余地,决定不久后改换门庭,找另外一份工作,当然还是银行。没在银行工作的人想在银行谋职,在银行工作过的人恐怕就更难离开银行了。 尽管瑞士银行家收入丰厚,但瑞士人有简朴和不爱露富的传统,即使是腰缠万贯的银行老板也不爱张扬。如果有人告诉您在大街咖啡厅喝咖啡的就是某银行的老板,也不用吃惊。因此,外国人给瑞士的金融家们送了个绰号叫“格诺姆”(GNOME,守护钱财的土地佬),比喻形象生动。 “纳粹黄金”让瑞士银行难受了好多年 瑞士银行数量多、财富多,是非也很多。二战之后,就瑞士银行的犹太人无人认领财产和瑞士在二战期间与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只是由于东西方冷战将问题暂时搁置。20世纪90年代伊始,一场震撼瑞士金融体系的大地震发生了。一些以色列犹太人社团和美国国会议员在媒体撰文抨击瑞士政府和银行,要求归还犹太人的“无人认领财产”并赔偿瑞士与德国进行“黄金交易”给犹太人造成的损失。二战期间,受纳粹迫害的欧洲犹太人将大笔财产亲自或通过中间人存入瑞士银行,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被纳粹杀害,存入瑞士银行的钱财因其后人拿不出账号或相关文件而无法认领,成为一笔笔“死账”。而“纳粹黄金”问题是指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用从被占领国家掠夺来的黄金与瑞士进行军火交易。有人认为,瑞士的金融地位因“纳粹黄金”交易而得到巩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瑞士为纳粹提供军火,延长了纳粹的覆灭,有助纣为虐的嫌疑。有人干脆称瑞士为“纳粹的金库”。 为了洗清这些罪名,瑞士成立了各类调查机构,并在民间展开广泛的讨?邸?199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50周年,当时的联邦轮流值班主席和内政部长都就战争期间禁止部分犹太人入境避难一事公开道歉。此后,又经过多年的辩论、调查和取证,瑞士国家银行和相关银行设立了针对二战期间犹太人受害者赔偿基金, 放宽“无人认领财产” 的认领程序,并就与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对犹太人进行了赔偿。 保密法曾给“黑钱”打保护伞 瑞士银行信誉高全球公认,这与瑞士的《银行保密法》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该法诞生的时间并不长,却成为现在外界对瑞士银行攻击最多的焦点。 20世纪30年代,纳粹在德国掌权后,制定了系统的迫害犹太人的计划,欧洲许多国家也开始排犹行动。欧洲的犹太人意识到大祸临头,纷纷将财产向中立国———瑞士转移。精明的瑞士人为了吸收更多的资本,于1934年制定了新的银行法律,如银行职员不能过问客户隐私,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客户的存款数额和私人机密。 此外,还设立了一道保险门闩———大宗账目的存款可不使用真名实姓,代之以代号、密码、假名,也可使用办事处、公司等各种方式存款,客户情况只有银行高层少数人知晓。这就是《银行保密法》。保密法为瑞士金融业筑起一道更加坚固的围墙。 然而,就是这个保密法给瑞士银行业带来不少麻烦。近年来,瑞士银行官司不断,主要跟银行保密法有关。因为保密法不仅使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致死的犹太人的后代没有“合法”的手续无法领取财产,也成为世界各种不义之财的保护伞。20世纪90年代以来,瑞士银行受到的指控难以胜数。世界各地的脏钱、黑钱、贩毒款、走私款以及独裁者从人民手中搜刮的血汗钱都因受保密法的保护而流入瑞士。 官司不断,但瑞士仍是最安全的存钱地 为使瑞士银行能够提供有关情况,协助各国打击越来越严重的跨国金融犯罪活动,在2000年举行的一次欧盟高峰会上,欧盟要求瑞士废除保密法,但遭到瑞士的反对。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跨国恐怖主义引起各国高度重视,纷纷增加了银行透明度。今年6月中旬,欧盟15国财政部长在卢森堡正式达成对本国公民在瑞士银行存款征税的一揽子协议,再次对瑞士《银行保密法》产生冲击。瑞士虽一再坚持不改变保密法的基本原则,但已非铁板一块,在行动上已有所松动,即“在犯罪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瑞士将在特定的案件中为有关国家提供相关信息”。瑞士银行家协会不久前也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国际反恐和反跨国犯罪的大环境带来的新挑战。 2003年7月2日,瑞士联邦经济部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提供的名单,冻结了伊拉克前政府领导人萨达姆等高层领导人在瑞士总额达3亿多美元的资产,并责成管理这些资产的银行或个人尽快向经济秘书处报告有关情况。7月25日,经过长达16年的诉讼、调查、核实,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在瑞士联合银行的巨额资产将很快归还菲律宾政府。其实,这两起涉及外国国家首脑敲诈民财,中饱私囊的“脏钱”案件只是近年来众多同类案件中的两件,就是这些官司不断推动着瑞士银行保密法走向改革。 记者注意到,目前,银行和兑换所都采取了具体措施,如私人兑换美元额度超过5000美元须出示身份证,工作人员会将身份证复印存档,以便将来查询。实际上,只要瑞士对其他国家在防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方面予以协助和支持,保密法是否存在已并不重要。不管怎么说,瑞士还是最安全的存钱地。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