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背后有隐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2日13:10 海峡网-厦门晚报 | |
记者刘丽英 通讯员 苏溪财 “现在的龙文区就像上世纪90年代的晋江瓷灶。当时那里是‘天上黑乎乎’,而龙文区现在是‘地上白茫茫’。”龙文区区长蔡良国这样来形容当地的木制品加工业。 据了解,木制品加工业是目前龙文区的一大特色产业,上千家的卷压板厂、胶合板厂、宝丽板厂、木芯板厂遍布在龙文区的角角落落,每个月加工出的3000至5000立方米木材,做成建筑模板及做家具、装修用的板材,销往全国各地。木制品加工业的兴起,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龙文区已悄然成为闽南最大的木制品加工基地,全国第三大建筑模板市场。 但是这个极大带动了龙文区经济发展的行业,同时也成为一个令工商、环保、消防等部门头疼的行业,安全隐患、环境污染、无证经营等问题,成为这一行业发展路上的诸多“绊脚石”。 手段原始 靠天吃饭 一进入龙文区,满眼都是田间地头晾晒着的“片儿”,这就是蔡良国区长所说的“地上白茫茫”。 这些“片儿”就是用原始的加工方法将整根木头“卷”成的薄板。“片儿”晒干后再压成胶合板,是龙文区木制品加工的基本工艺。虽然当地有较先进的烘干设备,但当地企业主们却宁愿用太阳晒干,因为这样生产成本可以降低近一倍。设备简陋隐患重重 龙文区大多数木制品加工企业设备相当简陋,且集食、宿、生产于一体,存在明显的火灾隐患。 特别是2001年以前,大部分工厂使用土锅炉,一家胶合板厂就是一颗随时可能燃烧的火球,“火烧连营”的事时有发生。2001年,接连有4家胶合板厂发生火灾,以至省安办一度决定在龙文区召开安全生产现场会。此后,区里痛下决心对胶合板厂进行强制整治,取缔了土锅炉。如今虽然火灾事故大为减少,但火灾隐患依然存在。 不仅如此,这些木制品企业内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同样严重,走进压板厂呆上几分钟,就会明显感到眼睛发酸,这是制作胶合板的原料甲醛在作怪。木制品加工时扬起的粉尘也时时威胁着工人的健康。 七成无证 内耗严重 据龙文区政协的一份调研材料显示,至2002年底,全区上千家企业中,已经进行工商注册的仅118家,仅占总数的一成多;拥有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木材经营加工批准书的企业不到250户,大约有七成企业属违反规定无证经营加工。 区内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以上企业只有5家,不到总数的0.5%。小企业间不是争创品牌而是大打价格战,竞相压价,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如模板厚度降低、掺杂劣质碎片、降低胶水使用标准等。 龙文区胶合板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已引起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他们呼吁:龙文区的木制品加工业必须重新整合。 龙文区政府也在不久前提出了建立木制品加工基地,实行污染集中控制的方案。计划结合新城市中心区建设,在郭坑镇一带设立有较为完善的晒片晒板烘干场所和污染排放设施的木制品加工基地,同时要求厂方投资建设符合要求的规范厂房,以此来实现优胜劣汰、提升档次的目标。 (厦门晚报)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