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无愧中国针织名城 青岛服装名牌全都都出自即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2日13:48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 |
“即发”、“红领”、“雪达”、“一诺”、“好事中”……在青岛纺织服装界,这些名牌人们都能脱口而出;而当他们知道这些名牌都出自即墨时,惊讶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些品牌本身带给他们的震撼。 2002年,即墨市针织服装业实现产值112.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实现利税6.1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57%;完成出口创汇3.45亿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40.4%。一个集科研、商贸、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区域性针织服装产业基地已经形成。中国唯一的“针织名城”的桂冠让即墨受之无愧。 交易额:从几百元到112亿元 没有即墨的服装市场建设,就不会有即墨针织服装行业的今天。这是即墨人的共识。 80年代初,当青岛周边县市还处于一片寂静之中时,具有千年文化底蕴的即墨人,有了最初的经商冲动。在即墨通往青岛的曲折小道上,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会有几个模糊的身影,带着大包小包,匆匆而去,每天晚上八九点钟又匆匆返回。在即墨市领导“不反对,不压制,看发展”的助推下,他们成了服装行业中的“领军人”。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带动,1983年,往日以“粮肉果菜”为主的即墨城河滩农贸市场,开始多了几分绚丽的色彩,当时服装每天的交易额只有几百元。这可以说是即墨服装批发市场的雏形。 1986年,由于业户日渐增多,即墨市在横河北岸投资165万元建起了占地30亩、柜台摊位3000多个的棚厦式服装批发市场,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一时间即墨的服装市场闻名遐迩。 近年来,“以市兴城、商贸兴市”战略的实施和“大市场、大流通、大发展”思路的确立,以及“建设江北最大市场群”目标的提出,让即墨的市场建设像一匹骏马,鼓足劲儿向前奔。 在解决市场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上,即墨市转变观念,大胆创新,通过优惠政策,降低门槛,彻底向社会各种投资主体敞开市场建设大门。服装市场经两迁四建,现已建成占地143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拥有摊位5110个的专业批发市场,吸纳了4820家经营业户、8500名从业人员入市经营,日均入市10万人次,经营服装、纺织品、针织品三大类2800余个花色品种,商品辐射21个省、市、自治区。 即墨人还不满足。2001年他们又投资7000万元,新建了服装城,开办了6000平方米的青岛圣帝亚服饰中心,吸引160多家国内外知名针织服装生产企业入市经营;去年又投资1580万元,开办了即墨针织城。服装城、服装批发市场与针织城连为一体,总营业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去年实现交易额78亿元,成为我国北方建设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服装专业批发市场。繁荣的市场吸引了大批的外地客户,即墨有了独特的“温州街”、“湖北村”、“东北村”等多个外地业户聚居地。去年,全市针织服装专业市场成交总额达112.3亿元,占全市市场成交总额的47%。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已成为青岛纺织服装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为此,青岛市政府又将“青岛服装城”的牌子挂到了即墨。 即墨服装批发市场的迅速发展,犹如天女散花,派生出小商品城、床上用品批发市场、布匹批发市场等多个专业批发市场,也影响和带动了即墨市全市性市场的大发展。目前,该市各类市场发展到141处,成为“江北最大的市场群”。今年该市又计划建设高档次的青岛服装城。 园区让即墨服饰“脱胎换骨” 从城南进入即墨的人们都会被一座现代化、花园式的工业园区所吸引,这就是投资1.2亿元、绿化面积达53%的青岛红领服饰精品工业园。这是即墨市引导纺织服装行业加大园区建设,走规模化兴企道路的精彩一笔。 即墨纺织服装企业已有10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79家,过亿元的5家,从事针织服装专业生产的专业户达到2.27万户,形成了童装、衬衫、西服、针织、抽纱、绣品等多个生产行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为使即墨的服装在国内外市场上抢占更大的份额,即墨市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把服装工业园区建设作为针织服装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制订了《即墨市服装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全力提升服装行业的内在功力。 2000年3月开工兴建的青岛服装工业园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6亿元,被确定为青岛市十大工业园区之一,成为我国江北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服装工业园区。 即墨针织行业的“龙头老大”即发集团投资建设即发工业园,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完成投资10亿元,形成30亿元的出口生产能力。现已投入5亿元,引进外资项目9个。 落户于即墨经济开发区的青岛永元运动服装有限公司是韩国独资企业,主要为美国的耐克等知名品牌加工服装。2002年,公司出口创汇950万美元。2003年,公司又投资2500万美元扩大生产规模。 近年来,为进一步培育壮大服装产业,即墨市以青岛服装学校为龙头,在各大职业中专纷纷设立服装专业,每年培养设计、裁剪、加工服装专业技术人员4000多名。从2001年开始,该市实施了“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农民可以自愿报名接受免费?嘌担忠雅嘌?5万余人。 从摆地摊到经营品牌 品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走出地摊的即墨市针织服装企业越来越注重创立自己的品牌。 科技创新是品牌永葆活力的不竭动力。继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即发集团先后投资上千万元成立了“鲁科即发技术创新中心”之后,目前全市有73家针织服装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引进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200多名,2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和ISO14000系列认证。仅2002年全市针织服装企业就完成技改项目236项,开发新产品56个,其中,即发集团的甲壳质纤维与天然棉纤维混纺针织品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雪达集团的改性亚克力针织内衣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全市从日本、德国等国家引进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2.6万台(套),推动了针织服装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加强宣传是品牌发展的必经之路。即墨的服装厂家在宣传上不遗余力,一掷千金,各显神通。现在,“即发一身,浪漫温馨”、“有激情一切有可能”、“让每颗心都有依靠”等广告词已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大型的广告牌、广告灯箱随处可见。即发、红领、一诺、好事中等服装企业均在青岛市区东部的黄金地段设立了自己的总部,抢占岛城商务区的黄金圈。 实施全球战略,纷纷抢占国际市场。即发集团已先后在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罗马尼亚设立了贸易公司或办事处,并注册了“即发牌”商标。仅在布加勒斯特一个城市就设立了10家连锁店。好事中在意大利米兰建立了贸易公司,注册生产的恩意堡斯西装已开始批量投入欧盟市场,并且与国外名牌企业合作生产的数十种品牌西装也在国际市场闪亮登场…… 本报记者宋学智本报通讯员傅瑞珉李瑞鸿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