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现代技术教育培养青少年创造力(专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5日05:59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本报记者 倪光辉 背景: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协青少年部和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发起的“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活动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七成多的青少年不知如何创造,缺少运用技术“计划和行动”的能力;亲身体验过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全过程的青少年分别低于29%、26%。 青少年亲身体验过科学探究全过程的比率不高,在创造人格指标上与发达国家亦存在相当差距 记者:我国青少年创造能力的现状如何? 翟立原: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初具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比例持续上升,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已从1998年的14.9%和2000年的20%持续增长至21.6%。然而,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青少年比率,在从1998年的4.7%上升为2000年的11.0%后,2002年又回落至7.3%。这表明青少年创造人格的培养值得关注。创造人格指标反映出一个人想不想去创新,是否具备实施创造的健康人格因素。在这一点上我国青少年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差距,反映出家庭、学校和社会过分强调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拔苗助长,忽视人格培养,一味引导青少年走向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网络专家”、“外交家”等不切实际的“成家”道路。 注重培养青少年乐于探索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同时进一步优化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将促进青少年亲身体验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 记者:制约青少年亲身体验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因素有哪些?这一过程对创造力的培养有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才能启迪青少年参与进来? 翟立原: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及家庭的教育资源等都会对青少年参与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同样,学校(包括校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更是左右着青少年创新的积极性及能否真正实现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的局面。首先要利用大自然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魅力,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生活带来无穷无尽变化的重要影响力,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启发其求知欲,开阔其眼界,激励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以及能否持续参与科技创新这类亲身体验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全过程的活动。 学习技术使青少年更多地尝试在纵向思维基础上进行横向思维,“这个不行,换那个试试”。这种“火花”的闪现就是创造性思维 记者:由于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长期以来社会舆论形成了一股重理论轻实用、重科学轻技术的现象,也就是忽视了技术教育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现代技术教育对提高青少年创造能力有什么重要作用?翟立原:这种重理论轻实用、重科学轻技术的现象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人才培养结构失调。近几年上海、广东等地企业已明显感觉到中、高级技工的缺乏,而高等职业教育则由于起步较晚,所培养的技术型人才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强调技术教育,无疑会非常有益于青少年创造性的发展。现代技术教育理应成为培养青少年创造能力的主要环节。我国可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起就开设技术课,让孩子从小学会“设计”,学会动手,开发其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初中和高中的技术课应使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简单产品设计,并了解机电一体化、数控车床等现代技术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等。高等教育应调整工科院校的办学方向,把培养高质量技术型人才作为重要任务之一;高校理科专业也应注重学生相关技术、技能的培养;文科院校亦应使学生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诸如与办公自动化相关的技术、技能。 链接 技术教育旨在激发受教育者学习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设计、绘图、制作等各项技术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创造者。现代技术教育绝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应包容人格教育,力图使青少年的知识、技能和对科学的理解结合在一起,以应用于制作有用的产品;鼓励青少年创造并评价自己决策的结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青少年的技术教育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美国继制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之后,又制定了《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显示出对技术教育的异常重视。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以及日本都有重视技术教育的传统。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