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研究热点扫描(热点研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8日07:02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吴潜涛 葛晨虹 近年来,我国广大伦理学工作者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关注伦理学领域凸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进行创造性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现将其中一些热点问题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研究 两年多来,伦理学界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于德治的含义。多数学者认为,以德治国的“德”的内涵,不应仅限于道德的范围,而应从更广意义上理解。它既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又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是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关于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对于治理社会和国家来说,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不可偏废。也有学者认为,法治比德治更加重要。 关于德治的实现途径。学者认为,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实行以德治国不能仅靠道德手段,而必须综合运用道德和政治、文化、法律等多种手段,特别是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 许多学者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中西方不同背景和条件下的德治思想、德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拓宽了以德治国的研究视野。多数学者认为,实行以德治国,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德治传统,也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德治思想中的优秀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 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我国伦理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学者们对公民道德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和建设实践两个方面。 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理论。很多学者认为,《纲要》突出了公民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法制的精神,有利于实现法律对道德建设的支持和保证,也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公民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是由这个社会中公民个体的道德水平所决定的,公民道德水平又从根本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公民道德建设理论研究,要重视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更要注意具体的目标及其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纲要》突出强调“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大多数学者认为,搞好公民道德建设关键在领导。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只有依照《纲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既有具体目标又有落实措施的贯彻意见,才能使《纲要》落到实处。公民道德建设,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把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监督管理、公共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智慧与积极吸取世界文明成果结合起来。 经济伦理研究 在国外,经济伦理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大体始自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成为热点问题之一。 经济伦理学的界定。学者们普遍认为,广义的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经济生活和生存的意义、经济与伦理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狭义的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关系中产生的道德现象、道德原则和规范、经济伦理的发展规律、伦理观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等问题。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研究。道德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一个曾经引起争议的问题。在经济学界,有学者认为市场经济只需按经济规律办事。伦理学界则普遍认为,市场经济的形成不仅具有经济必然性,而且有其道德合理性。道德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保证作用。我们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就必须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在全社会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企业伦理研究。学者们认为,企业伦理建设是经济伦理的重要研究内容,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加强我国的企业伦理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要自觉地用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激励员工;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理念。 诚信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诚信问题日益突显。许多学者在诚信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探讨,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诚信危机及其原因分析。学者们普遍认为,诚信危机是指社会中诚信道德的严重缺失及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现阶段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人格诚信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诚信道德的片面性;制度建设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能很好地应对经济的迅速发展;法制不健全、不完备;经济主义价值导向的影响;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对滞后以及腐朽思想的侵蚀;等等。 诚信内涵及其价值。有学者提出,中西方在诚信方面有着两种不同的传统:中国是一种以个体道德为基础的人格诚信和血缘诚信,它注重个体道德建设而相对忽视制度建设;西方的诚信则是在契约基础上的信用,它强调制度建设而对个体道德建设重视不够。有学者从探讨信用与诚信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入手,指出信用是一种经济关系,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者们一致认为,诚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宁。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也是一种信用经济。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必定是一个信用良好的市场;一个缺少诚信的市场,肯定是一个低效率的市场。 诚信建设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目前诚信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建立诚信机制上。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改进管理方式;进一步明晰产权,强化产权保护,明确诚信的主体;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失信惩处的力度;发挥中介机构信息传递的作用,改变有人利用信息不对称而进行不诚信活动的状况;加强道德教育,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 网络伦理研究 网络伦理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也对网络伦理学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 网络伦理学的基本涵义。网络伦理学是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出现而产生的一门应用伦理学,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中的伦理问题以及计算机网络引起的社会伦理问题。 当前网络道德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网络技术的运行和使用上看,存在着不平等使用现象、道德冲突、道德冷漠、人际情感疏远、网民隐私受到侵犯、安全威胁等问题。从伦理范畴构成要素的角度看,存在着伦理意识方面道德相对主义盛行、伦理规范方面出现道德失范、伦理行为方面出现大量不规范行为等问题。从工具理性的角度看,存在着网络依赖与网际自我异化、传统社会性人格的嬗变、民族文化的萎缩、文化霸权主义等问题。 网络道德秩序的建构。学者们普遍认为,国家或网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采取高技术手段,建立一套网络安全体系,审查、控制网络信息内容及其流通。同时,通过一定的技术跟踪手段,使有关机构能够对网络责任主体的网上行为进行检查,确立网络各责任主体与其网络行为具有可追寻的对应关系。学者们还强调,要继续加强与完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立法,推进网络道德规范的法律化进程。学者们一致认为,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是构建网络伦理的基础,尤其是要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此外,国内伦理学界还围绕制度伦理、普遍伦理、中西伦理比较、生命伦理和环境伦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