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华鼢鼠是否要赶尽杀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1日04:33 中国青年报 | |
结群 为了对付数量不断增多的中华鼢鼠,宁夏固原市成立了防治中华鼢鼠领导小组,发出“悬赏捕杀令”,采用人工捕杀、药物毒杀等多种方法进行鼢鼠害紧急防治,目前的战果为30万只“瞎瞎”(当地对中华鼢鼠的俗称)被捕杀。(《宁夏日报》8月4日) 鼢鼠学名“中华鼢鼠”,国外没有分布,国内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主要在地下生活,在地面取食,喜食树根、草根,对林木破坏很大,对草原和农作物的危害也很严重。这就是宁夏固原市发出悬赏捕杀令的原因。 不过,中华鼢鼠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它是我国特有或半特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的193种动物之一,与我们熟知的台湾猴、金丝猴、大熊猫、白鳍豚、藏野驴、藏羚羊并列。只不过在人类眼里,它的破坏性远远大过“珍稀性”,所以必欲诛灭而后快。 按照固原市现在的速度,我估计过不了多久,这场全民总动员战役就可以大功告成。当地中华鼢鼠在人力和药物的双重打击下,也许再也见不到踪影。 是的,目前中华鼢鼠在固原市“泛滥成灾”,是因为退耕还林还草后,土壤不深翻、不耕作,鼢鼠便有了一个安居的环境。加上持续多年的干旱灾害,使鼢鼠自身疾病和寄生虫减少,加之鼢鼠的天敌如老鹰、狐狸等越来越少,使其繁殖率和存活率普遍提高,种群数量不断增大。可以说,中华鼢鼠数量的大跃进,恰恰是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在现代生物学中,人们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与我国流行的中华鼢鼠是有害生物种群、应该大力捕杀这个看法相反,国际上的另一个观点认为,它们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中华鼢鼠在内的小型哺乳动物,它们的掘洞活动可以使土壤侵蚀最小化,增强土壤吸收沉淀的能力,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循环,并通过增加植物种群来创造微型栖息地。中华鼢鼠还是几乎所有高原上食肉动物的首要猎物,中华鼢鼠挖掘的洞穴很可能随后又被其他物种如鸟、爬行动物或者小型哺乳动物所利用。 因此,国外生物学家提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某个物种被根除或者大批杀害,将会给其他种群密度或生态系统带来非同一般的影响———那么,我们就称这个物种为关键物种。根据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系1998年在青藏高原作的一项研究,中华鼢鼠就可以被视为这样的关键物种。 也许这个研究只是一家之言,但是,类似的教训我们不是没有过。当年除“四害”造成的生态破坏,其影响至今仍然难以消除。 我国很多地区的草地生态系统正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上———这片土地的健康、其生物多样性和保持放牧经济的持续能力都处在危机之中。一味采取对某种物种赶尽杀绝的政策,将导致当地整个物种系统的丰富度与种群数量的下降,从而可能导致食物链中其他动物资源的丧失以及生态系统的崩溃。 用自然的调控手段(比如多引进中华鼢鼠的天敌:猫头鹰、蛇等)远比人为捕杀更有效,这是世界各国在应对某一物种泛滥时共同采取的科学方式。对中华鼢鼠是否要赶尽杀绝?我想,在回答之前,必须先听听科学的声音。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