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痛苦而自由的灵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1日04:41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 |
吴茂华 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的名字对中国人并不陌生。她的两本书《致友人的二十封信》、《仅仅一年》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传于国内,引起国人甚至一些党内人士的震动。我重新想起她,是因为前不久读了一本国内出版的与她有类似精神历程,同样“大义灭亲”的书———一个觉悟了的女儿,爱恨交加,以理性和人道的名义,清算那被“革命”彻底异化的母亲。 斯维特兰娜在她的两本书里,通过对家庭往事真诚痛切的追忆、反省,呈现出一个正常人追求人性辗转哀号的痛苦,以及她何以在中年抛子弃女出走西方的精神历程。身为“红色公主”本可养尊处优,过一种特权阶层的生活,她却选择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并为此而一生付出沉重代价。 自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掌握政权到他去世的苏联时期,除早期的政治局委员托洛茨基、布哈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被关的关、杀的杀而外,清除行动在1937-1938年达到高峰。被消灭的光红军指挥员和政委就有几万人,被清除出党的党员210万,政治逮捕的500多万。向一切想象中的敌人开战,这便是苏联历史上著名的大疯狂时期。这种杀戮与恐惧甚至走进“第一家庭”。首先是斯大林年轻的妻子娜佳?阿利卢耶娃,于1932年神秘自杀。死前给斯大林留下一封遗书,很快就被毁掉。在此事以后不到10年的时间里,斯维特兰娜的巴维尔舅舅自杀,斯瓦尼泽舅舅被捕几年后被杀,玛利亚舅母狱中闻讯死去,姨父雷斯登被捕杀,还有因为“知道得太多”的巴维尔孀妻被捕,安娜姨妈被关疯。更不用说战争期间,哥哥雅科夫之死和嫂嫂尤丽娅被关押。这一连串亲人的黑色死亡,对青少年时期的斯维特兰娜不能不留下巨大创痛的阴影,而心灵的阴影会跟随人一生不可磨灭的。《致友人的二十封信》是她中年成熟后写成。她在书中说到母亲和亲人的死亡: “我常想,如果她没有死,不会有什么好的命运等着她。早晚她会成为父亲的敌人。当她看到她最好的老朋友,如布哈林、叶努基泽、斯瓦尼泽夫妇都一一死去,她是不会沉默的,她绝对熬不过去的……她是一只绑在战车上战战兢兢的鹿。” 斯维特兰娜,虽贵为“公主”,何尝又不是刀斧下的一只羔羊。她17岁那年,认识了一名犹太裔的电影艺术家,初次品尝到人生最美好的初恋,仅仅才和艺术家在莫斯科大街上溜达了几次,那位倒霉的恋人便以间谍罪被关押10年,永远逐出莫斯科。 像母亲一样,斯维特兰娜有俄罗斯女人的敏感、善良,她热爱音乐、文学,在莫斯科大学学习历史、语言学,为她日后理性成熟反省人生有极大帮助。成年以后,这有着丰富人性的俄罗斯女儿,越来越睁开眼睛,灵魂与情感离开残暴的父亲渐行渐远,直至彻底决裂。她37岁那年,在有两次失败婚姻的情形下,认识并嫁给了一位衰病的印度共产党员辛格。辛格出身王公贵族,典型的理想主义知识分子气质,并为她带来了甘地“非暴力”、“坚持真理”、“不与人恶”的印度智慧,这是一个和她父亲完全异质的共产党员:凶狠与善良、暴戾与宽厚、虚荣与朴实、权力的力量与灵魂的力量。也许是对比太强烈了,斯维特兰娜被温和略带忧郁气质的辛格深深吸引。此时斯大林去世已10年,斯维特兰娜的身分并未有多大改变。对他们的结合,苏共以“国家利益”的名义极力阻拦,直到3年后辛格死去,也未正式批准她和辛格的婚姻。 野蛮也许可以打败文明,暴戾也能残害无辜,专制可以置异端于死地。然而在谎言和暴力肆虐的同时,天地间有一清明之气,我们仍然确信还有一种高于一切的力量,那就是对诚实、仁爱和真理的信仰。人类社会从来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消长进退中艰难前进的。冥冥中,“上帝”找到一个女人为他的代言人,斯维特兰娜的这两本书便是人性战胜暴力的宣言书。拒绝谎言,说出真相,为历史留下一份特殊的证词。她竭尽所能了。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