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与时同进 ―――百年青啤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5日05:08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本报记者于明军

  编者按青岛啤酒公司这个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企业,在它的身上,不仅镌刻着百年的沧桑,也映印着城市变迁的年轮,乃至民族兴衰的痕迹,阅读它的历史和经历,也就是在阅读城市百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民族啤酒工业的一部发展史。没有历史和纵深,往往会显得浅薄,难能厚积而薄发,然而,没有与时俱进的胆识和勇气,同样也不可能成长,历史反而会成为沉重的包袱。相信我们的这篇报道,能对破解青岛啤酒的起伏和成功,有所启示,也会使人们对中国民族啤酒工业为什么能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前行而有所了解,从而增添一份信心。

  与城共沧桑

  很难想象这就是当前中国啤酒行业的排头兵、中国啤酒业在国际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企业的前身———一幅百年历史的黑白照片里,几幢西式小楼、一座烟囱、几条土路……

  你可以在青岛啤酒博物馆里看到这幅照片。这是一段无法抹去的历史。就在青岛建制不过几年之后,1903年8月15日,诞生了青岛第一个,也是华夏大地第一家欧洲技术和设备支撑的啤酒酿造企业———日耳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岛公司。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青岛啤酒”的主要生产厂。

  在以后的近半个世纪中,正像整个中国都在风雨飘摇的变数之中,青岛啤酒公司的产权也三易其手,历经了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经营的三个阶段,但规模却始终没有超过5000吨的年产量。让我们来看一组数字:

  在1903—1914年的12年间,这个中国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啤酒生产厂,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000吨,产品除在当地销售外,也曾销往沿海各埠的上海、大连、天津、香港等地;

  1916—1945年的近30年日本人经营期间,最高年产量曾达4663吨,使用的商标除“青岛”外,还有“朝日”、“麒麟”等品牌,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

  1945—1949年的5年间,国民政府派员接管这一企业,定名“青岛啤酒厂”,生产“青岛”牌啤酒。虽然产品曾销售到国内沿海各城市和远销新加坡,但国内的战乱和工业生产的萧条,啤酒的产量却一度降低到1200吨的历史最低点。

  在中国人民没有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情况下,经济结构和发展进程是畸形的,市场也不会出现真正的繁荣。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青岛啤酒,始终保持了严格的管理和优良的质量传统,并为中国啤酒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队伍。人才和质量管理传统,这也许是青岛啤酒在动乱年代得以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也是弥足珍贵的一笔遗产。当我们在温馨的氛围里,品尝醇香的佳酿,为青岛啤酒这一品牌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的诸多荣誉而自豪时,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应当给他们在历史记载中,在博物馆的陈列中,以应有的地位和荣誉。

  1906年,青岛啤酒在德国慕尼黑博览会获得金奖。这是中国啤酒业的第一项国际大奖。

  在解放前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青岛啤酒曾是公认的“国货精品”,但它的“袖珍”规模,以及与中国制造业共同的遭遇和命运,制约了它的国际影响,慕尼黑博览会金奖,于是成为它获得的惟一国际大奖。

  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情况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青岛啤酒传统的酿制工艺得以不断地发扬光大,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技术人员和广大员工,不断地改革创新,精益求精,在生产规模逐渐恢复和扩大的同时,(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保持并不断提升了青岛啤酒卓越超群的品质,使一种舶来技术真正实现了“国产化”,使一个饱经沧桑的老牌子创造了现代的奇迹。

  这是截然不同的半个世纪。与上半个世纪的波折和起伏相反,在这半个世纪里,青岛啤酒发展变化的曲线始终是上扬的: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青岛啤酒操作法”一举成为中国啤酒的技术经典,并在全国啤酒行业推广。

  1963年,全国首次啤酒质量评比会上,青岛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获得唯一的金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几乎囊括了国家啤酒评比的所有桂冠。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中国生产力的大解放,伴随着青岛制造业的兴盛,青岛啤酒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青岛啤酒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青岛啤酒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成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知名度的品牌。20世纪80年代曾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1991年、1993年、1997年分别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牙国际评比中荣获金奖;1999年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产品入选亚洲五十大品牌。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啤酒只有少量出口东南亚地区的情况也开始发生变化,出口规模不断加大,至今已畅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啤酒出口总量的50%以上,遥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1991年,青岛啤酒入选首届中国十大驰名商标,成为中国啤酒行业第一个驰名商标。

  近年来,青岛啤酒的产销量与日俱增,目前已有近500万吨的产能,年销量300多万吨。

  这些历史的印痕,粗线条地勾划出了青岛啤酒发展变化的历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岛这座城市的变化乃至国家发展和变化的足迹。

  青岛啤?疲胛颐钦庾鞘型洌乔嗟悍⒄贡淝ǖ闹匾ぁG嗟浩疲氤鞘泄膊咨!?

  市场的洗礼

  在青岛啤酒后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真正使青岛啤酒脱胎换骨的,是市场的冲击,没有这一段令青啤员工刻骨铭心的“洗礼”,青岛啤酒断不会有今日的崛起和兴盛。

  1992年,青岛啤酒被列为国家体改委全国首批九家“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进行了较规范的股份制改造试点,并于1993年6月在吸收整合了原先独立生产青岛啤酒的几个啤酒厂,成立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香港和大陆成功发行了股票,是国内最早进入股市的企业和最早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企业。

  对青岛啤酒来说,这是十分幸运的。上市使企业有了一个市场化的法人治理框架和机制创新的基础,募集了过去想也不曾想到的巨额资金,拿到了市场之门的钥匙。但是,不幸的是,企业的理念和运行主体,却仍然徘徊在市场殿堂之外。

  长期的供不应求,形成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根深蒂固的观念。计划时代国有企业“大锅饭”等种种惯性和惰性,导致企业缺乏市场的激励约束机制,市场竞争的认识,遥远而模糊,服务的意识十分淡漠。直至1996年,青啤公司竟然还未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没有适应市场变化的销售网络,只有少数几个人在家负责收款、开票。资本市场募集的巨额资金,躺在银行收息,却不知道如何到市场上去流动,到市场上去扩张、去生钱。

  青啤公司向市场门槛踏入时的表现,颇具典型性、代表性,也富有戏剧性。正像青啤人后来的反思所说:青岛啤酒的产品是最早进入市场的,企业机制却迟迟没有进入市场经济的大门。

  所以,当1994年国内啤酒市场完全对外资开放,跨国啤酒公司携巨资铺天盖地而来,和国内中小型啤酒企业遍地开花之时,青岛啤酒受到高、低档市场的两面夹击,与急剧增长的市场消费需求相反,公司的发展反而停滞不前,长期养尊处优的企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段时间里,长期处于行业龙头的青岛啤酒,纵有品牌和技术、质量管理等诸多优势,产销规模却一度因不适应市场而退居行业第三的位次,公司领导的频繁变动,更使发展战略摇摆不定。

  能否迈过这个门槛,进入市场的竞争,成为决定青岛啤酒命运的关键。

  市场逼迫青啤公司作出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大幅度调整,逼迫企业转向———打破原有的国有企业体制和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股份制企业先进经营管理机制的优越性;打破企业多年养成的“贵族情结”,推进青啤公司的市场化进程。

  青啤公司似乎又是幸运的,十几年改革开放的磨炼,我们这个社会为市场准备了一批身手不凡的市场“弄潮儿”。

  李桂荣、彭作义、金志国……以及一大批各式人才“掺”进了企业各个层次。这批人的加入,对内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管理制度改革,调动人的潜能和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拉近了企业管理与市场的距离;对外,演绎了一场惊世骇俗、波澜壮阔的行业资源配置征战。他们携青岛啤酒的品牌、技术、资金和人才、管理的优势,抓住亚洲金融危机时国内一些啤酒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和部分外资啤酒在中国市场遇到严重挫折、有意退出的机遇,一改传统的惯性和惰性,提出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的发展战略,横刀立马,攻城夺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兼并战,迅速壮大了自身的规模和实力,抢先完成了国内市场的战略布局。同时,带动了全国啤酒行业的重组,初步整合了中国啤酒行业散乱的资源配置方式,第一次大规模检验了中国啤酒企业接受市场洗礼的素质和能力。

  市场才是真正的考场。市场的急速拓展,迅速打掉企业内部不合时宜的惯性和惰性,使青岛啤酒内部蕴藏、压抑的巨大潜力,迸发出来,一大批人才随之涌现出来,也有一大批社会各类人才不断地加盟。几年下来,转战西北,跃进淮海,逐鹿中原,挺进华南,沿海设点,布线成网,到目前为止,青岛啤酒已在全国17个省市拥有50家企业,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布局,抢先占据了东部沿海地区及北京、上海、广东等潜力巨大的市场战略制高点,生产能力已由上市初期的不足30万吨,达到500万吨;年市场销量已突破300万吨;国内市场份额也由当时的不足2%,增至近13%,再居中国同行业之首。

  青岛啤酒的复苏,同步带动中国啤酒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为中国啤酒行业在外资“退潮”时的市场拓展和资源整合,抓住了机遇,完成了阶段性的战略布局,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青岛啤酒的最大长项是产品的品质,是昔日最为荣耀的光环,但恰恰就是这个荣誉的包袱,曾一度使青岛啤酒难以自拔,并在消费者中遭受冷遇。然而,也正是市场的冲击和检验,青啤公司的品牌和质量管理,才由封闭走向开放,才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才有了更大的价值,才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传统、“内向”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模式,被逼到了市场一线,最终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成功地进行了低成本扩张的同时,青啤公司开始赋予质量以新的概念:新鲜度管理;金字塔市场定位;要让老百姓喝上当月酒、当周酒、当日酒,要在第一时?涓谐√峁└咧柿康男孪势啤?

  实践证明,市场是质量管理体系优劣的最佳“试金石”。市场的急速拓展,不仅催生出了以“推贯青岛啤酒管理模式”小组、“贯彻ISO9000”和“工艺技术小组”为主的三种“贯模小组”,粗放状态的传统管理不断得以提升和优化,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质量管理由此形成新的体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使青啤麾下的一大批曾是不同隶属关系的啤酒行业的“散兵游勇”,使这些机制陈旧的国有、集体企业,接受了市场的洗礼,真正地脱胎换骨,无一例外都成为当地的标杆企业和纳税大户。这是青岛啤酒为国内啤酒行业乃至国企改革作出的又一贡献。

  市场竞争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强烈意识,催生着青啤公司的质量管理不断优化,在优良传统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管理体系,为国内同行广泛认可和借鉴。2000年,青啤代表中国啤酒企业第一次应邀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第26届世界啤酒工业高级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主题演讲,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啤酒行业的影响。去年,青啤又成为啤酒行业第一个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的企业。这一奖项,是和国际接轨的管理奖项,它使青岛啤酒的质量管理,由此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目前,青啤公司的主要生产企业已经从5S(整理、整顿、清理、清洁、素养)的管理级别上升到包括“环境、安全”在内的7S水平,同时,又开始试点以“零缺陷”为目标的“6西格玛”管理法,进一步向着世界最高水准的质量管理标准冲击。

  青啤公司从质量管理历程中同样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市场的质量,是脆弱的质量,是不稳定的质量,是没有动力的质量。市场不仅是企业机制铁面无私的“考场”,也是质量管理的“试金石”。

  不断超越

  2002年10月22日,一个强烈震动国内外啤酒行业的事件发生了,外界猜测已久的青啤公司与世界最大啤酒商美国A-B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的内容,终于“水落石出”。

  比由中美两国高级官员出席联盟签约仪式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外啤酒行业看到的是,青啤公司将由此募集到总金额为1.82亿美元(约合14.16亿港币)的发展资金,这为改造现有的酿造设备、建设新厂以及未来的收购,增加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A-B公司将向青啤公司提供的技术和管理等资源,也将是青啤公司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一种更加有力的无形资本。

  按照协议,A-B公司在青啤公司的股权最终将增至27%,仅次于持有30.56%股权的“国资办”,而且A-B公司将按股权比例获得在青啤公司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中的代表席位。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啤公司最为大胆的动作,青啤公司的股权结构由此将进一步发生重大的变化。在青啤公司这样一个多年来被视为“民族工业旗帜”的企业,向外国资本转让如此之大份额的股权,其意义并不完全在于中美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它显示了青啤公司在企业机制改革方面的决心,义无反顾的勇气。这一动作,不仅在啤酒行业,而且在国内国有资本的进退中,也是一个新的突破。

  青啤人认为,吸纳外资入股是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资本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必要手段,是公司资本社会化运作的“神来之笔”,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为青啤公司带来更加规范的法人治理运作模式,可以较好地防范内部人控制,使青啤公司尽快按国际化公司的要求,改革运作方式和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架构。

  事件的进程正在证实这一点。目前,青啤公司与A-B公司的合作和交流,包括“战略、品牌、财务、技术和人力资源”五个方面的“最佳实践经验交流”,正在深入地展开,公司自上而下,以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学习、了解国际化大公司的运作和组织形态。这种面对面的近距离学习和交流,令公司的员工大开眼界,受益匪浅。随着合作的深入,还将有新的学习和交流不断展开。

  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奠定企业新百年的根基,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令企业决策层夜不能寐的新课题。从企业的大小会议上,从企业领导人的口中,我们不断听到的是“危机”两个字,即使在百年盛典的时刻,也是这样:“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我们仍然处在严冬,春天并未到来”;“如果在近两年内我们不能迅速成长,不能在冬天到来之前准备好棉衣,那么整个公司就有可能滑向危险的深渊”;“当前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我们一定要否定自我,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千万不要满足于目前取得的这点成绩,而看不到面临的严峻挑战”;“要么国际化—跨越式发展,要么死亡”……

  纵观青啤公司近年的演变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出,与 A-B公司的合作,只是百年青啤图新求变的一部分。

  几年以前,企业便不断地就“大企业病”、“国有行政色彩浓厚的组织形态”、“国有控股的情结”、“深刻的计划经济烙印”提出警告,采取有力的措施,倡导和建立学习型的组织,以不断的观念更新来推动内部改革的步伐。他们聘请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为企业设计管理方案,聘请专家为企业规划和设计人才发展战略,乃至学习和借用现代科学的手段,为众多默默无闻的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以求因人施教,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

  近年来,青啤的学习热度不断增高,学习氛围越来越浓烈,为了不断增进求新求变的能力,进修、讲学、交流,多种形式的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事务繁忙的董事长、总裁等主要管理者,既是学习的倡导者、组织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是提升“学习力”的带头人。一些重要的课程,即使因公务而缺课,也要千方百计补上。他们认为,“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学习力的竞争,就是看是否比对手学得更快,学得更好,更有创新力”。

  积极的学习,带来了积极的进取。从不断前进的急促步伐中,人们可以看出青啤公司不断创新的战略动向:

  在广西南宁,青啤公司仅以30%的参股,便控制了一家年生产能力30万吨的企业和一大片市场;在陕西宝鸡,则以租赁的方式,占领了年生产能力达35万吨的生产企业和西北地区的一片重要市场;与此同时,几十家子公司的产权多元化改革正在积极展开,更多的个体、集体资本,将成为企业产权的组成部分。“用市场控制工厂”、“四两拨千斤”的资本运作,正在渐入佳境。

  企业机制的关键内容,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改革,如经理人才社会化,市场化配置的管理人员给予市场水平的薪酬,分配向贡献倾斜、与市场接轨等,正在大胆地突破;

  与国际接轨的 E RP信息化管理体系,取得阶段性进展,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的三大市场,已率先运行并完成联网……

  海外市场的布局,也正在提速。去年,青啤公司在第一时间进入台湾市场,不出一年,便取得了在这一重要地区市场的主动权。与此同时,在欧美和东南亚扩大销售和设厂生产,实现三点布局的国际市场目标,也正在稳步推进。

  青啤公司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用未来思考今天,用今天创造未来”。这个“未来”,就是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公司,参与世界啤酒业的竞争,力争在2005年突破500万吨,2010年突破800万吨,进入世界啤酒业前列,为中国啤酒业的进步,为我们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这个“未来”,青啤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大气魄,激流勇进,大手笔书写企业发展中一个又一个的新篇章……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学会和你的身体对话,了解自己的身体,探索自己……
非常笑话
妻子:我患病卧床你却到外面跳舞!丈夫辩解道:…
图片
铃声
·[李 玟] 真情人
·[周杰伦] 龙卷风
·[零 点] 爱不爱我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魅力男人
  • 佛罗蒙男用香水
  • 无底内衣无敌女人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易趣买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好消息:8月11日-20日订阅非常笑话的用户有机会获得数码相机或摄像机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