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说话:学术期刊之十大怪现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6日01:38 人民网 | |
近来,报刊业可谓风声鹤唳,国家取消报刊摊派、加强报刊业市场化运作的决心昭然若现。然而,就在各种机关报、县市小报生存堪忧之际,人们都忽视了学术期刊这一并不为大众所熟悉的专业领域。 在各个高校的图书馆里,堆放着许许多多并不惹人注意的学术期刊,这些有刊号的正式期刊大多厚得像城市电话簿,虽然有的学术期刊上印着“双效期刊”、“核心期刊”、“期刊百强方阵”之类醒目的头衔,但这些颇有分量的学术期刊在报摊上绝对是看不到,买不着的。而这只不过是学术期刊的古怪之一罢了,就让我们来细数这些学术期刊的怪现状吧。 怪现状之一:稿费是负数 学术期刊和商业期刊不同,学术期刊绝大部分是没有稿费的,相反,要想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必须得缴纳一定的版面费。版面费按照学术期刊的档次分类,有多有少,一篇四五千字的论文,版面费多则上千元,少则二三百元。有的也寄一些象征性的稿费,但也得划在版面费中,也就是说,如果收到了80元稿费,可能要交的版面费会是880元。写字还得交钱,这对于商业期刊的撰稿人而言简直是不可理喻,但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却是最普遍不过的事实了。 怪现状之二:花钱发稿趋之若鹜 发稿还要交版面费,是不是就没有人愿意发了呢?事实正好相反,排着队发稿的人多如牛毛。也许逻辑应该是这样的:投稿的人太多,需要发稿的人太多,供过于求,所以学术期刊不但不给钱,反而收钱。那花钱发稿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呢?主要还是高校内的研究生和教师。一般硕士研究生毕业是需要“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两篇”的,这是硬指标,发的不够就拿不到学位,博士研究生也是如此,因此,对于人数庞大的研究生而言,抓紧时间完成任务是宜早不宜迟的。对于教师而言,评教授之类的职称也是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的。正是高校师生获得学位、职称的需要,使得学术期刊成了香饽饽,大家一拥而上,付点版面费也在所不惜了。 怪现状之三:今年的稿子明年发 一般而言,学术期刊的发稿周期是特别长的,除非写稿人是学术领域内的大家、名人。对于普通的硕士研究生而言,收到的稿件录用通知书上很可能就写明了,稿子已经被排在了一年之后。而掌握好发稿周期,在毕业前拿到样刊完成任务就是研究生们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了,如果等到研究生三年级了,才忙不迭的去发论文,结果很有可能是赶不上趟了。 怪现状之四:论文有别名 在象牙塔里,发表的论文一般不叫“论文”,叫“学术成果”。如此令人望而起敬的称谓使得大家准备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的工作都成了“学术研究”。而只要文章发出来了,也算是研究有了成果。如此虚伪,也算是学究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了。 怪现状之五:论文有格式 既然是“学术成果”,那么论文的要求自然与众不同了,就连格式上也是如此。一般的学术论文,标题之下是作者姓名,姓名下是带括号的作者简介。文章最前面的是论文摘要,摘要下是关键词,关键词下才是正文,正文一般是要有“一、二、三、四”的,正文后就是参考文献。一般来说作者还得一并提供英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而且具体到细节上也有苛刻的要求,比如参考文献的序号必须用中括号,否则不行。如此八股般的格式,很自然地将外行人的稿子挡在学术期刊之外,而且也压抑了学者的学术思维,一篇文章只重格式,不重思想使得这些“学术成果”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是学术含金量大打折扣。更可怕的是,越是有分量的核心期刊,对格式的要求就越是严格。 怪现状之六:“借鉴”成必须 作为“学术成果”的格式要件之一,参考文献一般是列得很长的,而作者为了增加文章的分量,在参考文献里加上点英文的书目是十分普遍的,大多数情况下,作者根本就没有翻过那些书!不过,就算参考文献没有列,要想写论文,最必须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是“查找资料”了。所谓资料,无非就是别人写的类似论文,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期刊阅览室提供这种资料,网上也有各种学术期刊网可以下载现成的文章。资料找好了,偷懒点的纯靠“复制、粘贴”就能搞定一篇自己的论文了,而稍微勤奋点的,把字句改动改动,加上点自己的观点就算是一种“学术创新”了。如此炮制的文章,大多千篇一律,毫无可读性。不光研究生这样,很多教师也是这样,甚至会有教授在论文写作课上“言传身教”:写论文先得练“太极”,把几篇别人的文章“揉”成自己的就算是功夫了。 怪现状之七:看落款不看正文 千辛万苦,不管是“写”的,还是“揉”的,文章里也算是凝结了作者的心血。眼巴巴的投给学术期刊编辑部,结果可能却是连公平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学术期刊的编辑,每天都会收到无数的投稿,很多编辑一般是先看信封上的单位,如果是三流、四流大学寄来的,也许没拆开就扔到垃圾堆了。就算拆开了,先看的也不是论文,而是最后的落款,如果作者是教授、博士、名人那么文章可以得到优先编辑,如果作者不过是小小的硕士生,那么可能编辑连看正文的时间都不会给。越是有名气的学术刊物,可能越是这样不公平。其实只要翻看任何一本有分量的学术期刊,就会发现,文章的作者也都是有分量的,如果能看到硕士生的文章那到真是有些奇怪了。 怪现状之八:学术期刊广开财源 其实有的学术期刊也并非真的连审稿的机会都不给作者,只不过这种机会需要支付一定的价格罢了,这就是所谓的“审稿费”。在投稿之后,可能很快就能收到回信,但基本上不是发稿通知,而是让作者缴纳一定数量的“审稿费”。学术期刊也是“三审”,与商业期刊不同的是,期刊本身是绝对的强势群体,对审稿之类的本职工作张口要钱也是理直气壮的。“审稿费”从30、50到100元不等,但考虑到编辑部实际收到的稿件数量,这笔钱的确也是够吓人的。然而,学术期刊的生财之道远不止于此,一些期刊经常会隔三拆五的出个“增刊”,赚上一笔。虽然大部分的院校是不把“增刊”认可为“学术成果”的,但也有例外。最常见的就是本校学报的增刊是可以当作“学术成果”的。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怪现象,一些文章难发的专业(比如哲学、历史),可能会由系领导出面,买下一期本校学报增刊的发搞权,让本系的研究生集中“完成任务”,以避免拿不到学位的窘境。如此以往,学术期刊财源广进,穷困的研究生们却是雪上加霜。 怪现状之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学术期刊会赚钱,研究生也会利用学术期刊赚钱。一般而言,就算是公费研究生,一个月的国家津贴也不过二三百元,应付生活都已经是捉襟见肘了,更别说支付高昂的发稿费用了。为了填补这一资金缺口,研究生们也是各显神通。比较有意思的有“以内养外”和“以报养刊”,顾名思义,就是用在企业内刊,商业报纸上发稿子赚来的钱来对付在学术期刊上的支出。其实,就连学术期刊本身,也是可以被开发成生财之道的。现在的研究生不计其数,其中有许多不脱产的“成人研究生”,这些人要想毕业拿学位也是要发论文的,但没有经历过考试的他们很多只是图个文凭,不少人本身并没有什么水平,也没有时间搞“学术研究”。于是乎,给这些同志代写论文就成了正规军们赚钱的好途径,就连网络上,也有各式各样的“论文网”,公开卖论文不说,甚至提供从写到发的“一条龙”服务,只需要付出一定的报酬即可。由此可见,上有政策,下才有对策,头脑灵活的研究生如此生财也是纯属无奈。 怪现状之十:学术期刊没人看 学术期刊可谓多如牛毛,图书馆里堆的满满的。然而,真正看的人并不多。对于做学问的人而言,有阅读价值的只有那屈指可数的几分高质量的学术期刊,也就是圈内人说的“核心中的核心”。其他学术期刊的文章,大多是东抄西抄的拼凑之作,没有学术价值,也没有可读性。真正能用到它们的时候,就是“找资料”的过程了,为了拼凑文章看看别人的拼凑成果还是有必要的。而那几本有人看的高质量期刊,内容也无外乎两部分,一部分是本国一流学者的学术创新,另一部分就是国外论文的译稿。所以说,真正在做学问的,只有少数的国内精英,以及在纯正学术气氛中搞研究的外国学者。大部分的中国研究生,为了写而写,为了发而写,为了毕业而写,为了学位而写,如此急功近利,哪能有引人关注的“成果”诞生?所以说,真正看学术期刊的人并不多,老百姓自然不用说了,做学问的看的也是少数的几本,其他那些汗牛充栋般的学术期刊,其存在本质上不过是现行研究生教育体系、教师职称评判体系的衍生物罢了。 这就是学术期刊的怪现状,任何一个受过研究生教育的人可能都有过切身体会。如今,国家对报刊业的改革加大了力度,是不是也要关注一下学术期刊这片鲜为人知的“处女地”呢?来源:人民网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