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说话:我对中纪委“巡视组”的几点建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6日01:40 人民网 | |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设立专门巡视机构的请示,随即组建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工作办公室和巡视组。——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信号:中央把对于“高官”的监督问题提到重要位置上来了。 多年以来,反腐败成效很大,许多腐败分子纷纷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然而,整个地看起来,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未可乐观。其中,一个重要情况是,高级干部腐败现象比较突出。从成克杰、胡长清、李纪周、丛福奎、刘长贵、慕绥新、王怀忠到近期的李嘉廷、刘方仁、程维高等诸多省部级官员腐败的案例,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诚然,“高官”腐败,数量不大,但是,无可讳言,影响甚大。中央这一次之所以下决心成立专门的巡视机构本身,充分表明中央对于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提到“巡视”,人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看法。因为以前也有一些不同名目的巡视人员下来,效果如何?人们不得而知。 然而,这一次,中央巡视组不同一般,不受地方制约,独立性强,具有权威性,便于开展工作。我对中央巡视组寄予厚望。为此,建议如下: 首先是“人员构成”。巡视,不是参观访问,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实实在在地监督,说白了,就是“找问题”,往往要“打硬仗”。一个程维高,整整“斗”了8年,在中纪委的干预下,方才获得解决,可见难度之大,教训足够深刻的了。就是说,单枪匹马固然不行,没有精兵强将也不行。据报道,巡视组组长从刚离开工作岗位、尚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正省(部)级干部中选任,副组长由副部级巡视专员担任,45名巡视工作人员已全部到位。在不违背既定退(离)休制度的前提下,某些老同志是可以胜任此事的。但我认为,这类同志不宜过多,因为他们毕竟年事已高,体力和精力毕竟有限。所以,在巡视人员当中,应有相当数量之政治性强、社会经验丰富且年富力强的中年同志,相互搭配,比较有利。 关键是,如何“巡视”? “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报道说,中央巡视组计划用4年左右的时间,把31个省区市巡视一遍。这样计划当然可以。不过,从巡视效果考虑,“定期”与“不定期”、“普查”与“抽查”相结合为好。定期、普查,无一例外,避免“真空”,堵塞“漏洞”;不定期、抽查,“冷不防”,防不胜防,既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又比较容易发现和暴露问题。应该给想要腐败的人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巡视,不是“一遍”、“两遍”的问题。“长流水、不断线”。 “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明查,可事前通知,听取汇报,获得较为全面的情况,有利于发现线索,日后深入调查;暗访,事前完全不通知,轻车简从,“微服私访”,特别是在握有重要线索情况下,尽可“单刀直入”,“深入虎穴”,短兵相接,深挖细找。根据历史经验,“暗访”效果可能比较好。最大好处是,有关群众和“知情者”没有顾虑或顾虑较少,由此可以获得比较真实的情况和信息。 “巡视”与“举报”相结合。现在看来,许多腐败问题都是群众首先“举报”的。群众最知情。腐败分子可以逃过主管部门和上级领导的眼睛,却很难逃脱人民大众的视线。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传统的“信访制度”,仍不可少,但是,“成本”太高。互联网为群众的举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网上举报”应该成为现实,并且应该是越来越成为主要途径和方式。各级纪律监察部门应该专门设立“举报信箱”。然而,到目前为止,除少数单位外,这方面的工作似乎还进展不大,好多地方并没有将此事提到日程。在这方面,中纪委应该带头搞好,尽快将“举报中心”完善起来,以便为巡视组提供更多的线索和更充足的信息。这样,在掌握一定线索和信息的情况下,下去巡视,“有的放矢”,巡视效果会更好,事半功倍。 看来,中央的决心是很大的了。巡视工作是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我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实践,争取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巡视制度”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从而使我们的监督体制不断地走向完善化。来源:人民网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