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为民企上市“助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8日06:28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本报记者 张翼鹏 在广东省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的背景下,向来对上市态度不太积极的广东民营企业,最近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引人注目。除了海印集团借壳茂化永业、奥园集团受让诚成文化股份等8家民企通过收购股权借壳上市之外,目前在广东(不包括深圳)近70家进入辅导期的拟上市公司中,其中42家为民营企业,占66%。民企上市正逐渐升温。 民企上市并非可有可无 融资难,一直是民企发展的主要掣肘。那么,转向资本市场、解决资金缺口,本应该成为民企最佳选择之一。但是,广东民企出于各种考虑,长期以来对于上市工作不太热心。 截止去年底,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共有248家上市公司,而珠三角上市公司只有130多家。另外,长三角地区还不断加强培育后备上市资源工作。其中,一些省份更提出,各级政府必须把企业上市放在经济工作突出位置。 在浙江,今年头3家新上市的公司———士兰微电子、华海药业、海通集团,全是民营企业。它们上市后融资11亿多元,占今年首季国内A股市场首发融资总额的22%左右。随便翻阅华东地区报纸,《关于拟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告》接连不断,企业上市欲望十分强烈。而广东民企的上市情况显得相对冷寂,多少有点让政府着急。 实际上,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已使通过上市等融资渠道获取资金,完成企业规模上的跨越成为当务之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2年底,广东私营企业达25.01万户,注册资本3060亿元,私营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均居全国第一位。而且这些民营企业在经营上已逐步走过“家庭作坊”式阶段,向科技型、规模化跨越。这些为民企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政府引导加大力度 广东要弥补内源型经济的不足,必须加速壮大民企的规模和实力。 今年以来,广东省政府已开始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争取扭转“乾坤”。广东省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利用资本市场的通知》,要求各地认识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广州证管办主任刘兴强最近也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发展广东资本市场大有可为》,为广东企业上市摇旗呐喊。今年以来,广东省各级政府也从政策层面上降低门槛,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广州市政府刚刚出台“十个放宽”政策,放宽对民企注册资本的限制、对出资形式的限制等等,并准备实施民企100强计划,在民企融资、上市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扶持。 当然,上市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不是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志。政府只是穿针引线,应因势利导,引导民营企业上市,帮助民营企业借助上市效益最大化地利用资本市场,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民营企业是否上市,最终要服从于企业的效益和发展。 根据海内外企业发展的经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规模扩张、专家管理的时候,实现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对接是必然要求。政府应扶持有条件、有能力、有愿望的民营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同时,也要拓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其他融资渠道,充分调动充裕的民间资金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助跑”。 上市必须明确目的 国内乃至海内外的资本市场都逐渐对内地民营企业上市的加入降低门槛,香港联交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还北上“招商”,制造声势,更是为吸引客户推波助澜。 在日前东莞举办的一个民营经济高峰论坛上,经济学家钟朋荣提出,企业在选择募股还是负债经营时,要考虑企业效益与前景、企业合理负债率、未来通货膨胀、发展企业的个人追求等几个因素。 钟朋荣认为,民营企业首先要明确上市目的,是为了融资、改制还是扩大知名度?如果是前两者,就需要细斟。从融资成本上看,很多民营企业家对于上市仅仅是考虑到了筹集资金,但任何资金都有资金成本。上市需要的费用几乎是最贵的一种。现在银行利率走低,而且从银行业竞争形势上看,越来越重视民营企业这一市场。如果仅仅是为了融资,除了上市之外还有许多选择。 有人说,上市是民营企业的一个改制契机———脱离家族式管理模式、改成现代企业制度、接轨先进管理水平。经济学家吴敬琏则在多个场合表示,认为民营企业都应该摆脱家族式管理、搞公司制,是一个认识误区。不能笼统地说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不好。 民企做大,需要“经营别人的资产”,以何种方式获取,值得掂量、选择。但是,无论如何,地方政府充分认识资本市场的作用,强化对企业的扶持和引导,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契机。当然,政府在引导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过程时,要从资本市场发展趋势和企业根本利益着眼,切忌搞大呼大上的“运动”。
投票! 赢超酷腕表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