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城民工子弟学校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3日03:58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
合肥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已经到了必须十分关注民工子弟教育问题的时候了。解决好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其实是一个共赢的过程。流动儿童的素质提高了,不光对其自身有益,也对城市、对社会进步事业的发展有益。 民工子弟学校成为民工的“最爱” 快开学了,在合肥一家私企打工的霍邱夏店镇农民方国华很是着急。儿子陈伟满8岁,该上一年级了,可学校一直没落实,方国华去租房处南七附近的几所公立学校一打听,要交500元的学费不说,没有“有头有面”的人出面还进不了,有的学校还要收高额的借读费。这对月薪仅500元的方国华来说,是承受不了的。就在情急之时,他听一位老乡说南七砂场后面有所民工子弟学校,一学期只收320元,中途不收任何费用。他兴冲冲地将儿子送到这所“良山外来工子弟学校”。 “他们可是解决了咱的燃眉之急啊!”方国华在向笔者说这话时显得有些激动。“孩子上学、放学,校方有专车接送;中午只需花每月45元的伙食费就可以在校就餐……这些做法消除了我们家长的后顾之忧。”该校六年级一位学生的妈妈告诉笔者,她的女儿原先在一所公立学校读书时,他们比别人家多拿钱不说,女儿还经常受“窝囊气”。原来,班上有个别城里孩子时常对她表现出歧视,她在学校有着“二等公民”的感觉,“女儿的自尊心特强,曾多次要求回到农村老家去念书。自从进了这所学校,女儿常对我说: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没有谁有心理压力。” 在合肥市合作化北路等地的一些民工子弟学校里,很多送孩子来报名的家长都对民工子弟学校表示出“最爱”。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家长则对笔者说,对广大打工者来说,最头疼的是孩子入学问题。他说他也想过让孩子进公立学校,可要一次性交近万元的借读费,他不仅交不起,还有些担心,“在外打工流动性很大。如果把这笔借读费交了,万一不在合肥打工了,这钱又退不回来,不是太亏了吗?因此对我们来说,选择没有借读费和赞助费的民工子弟学校,应该是最理想的了。” 民工子弟学校现状欠佳原因多多 据了解,合肥市现有民工子弟学校6所,在校生累计约2000人。这些民工子弟学校虽然学生上学、放学有专车或专人接送,老师都是有一定经验的退休教师,但大多地处城郊结合部,租用的是民房,教室简陋,很少有操场。 这一现状与合肥市的发展显得极不协调。据笔者了解,在合肥的30多万外来人口中,儿童约占3万人,而这些流动儿童的家长绝大多数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民工子弟学校,可考虑到合肥的民工子弟学校太少、教学质量有待改善等种种原因,他们又无可奈何地不得不花巨额借读费和所谓的赞助费让孩子去公立学校。 民工有需求,民工子弟学校的数量、规模、档次却又上不去,根源何在?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投入。据初步了解,合肥市对民工子弟学校的财政投入为零,一些民工子弟学校想发展,可因缺少投入、金融部门又不愿给他们贷款而发展不起来。这与厦门的做法形成强烈反差,该市拨出310万元用来改善全市近40所民工子弟学校的安全设施、师资培训、教学设备等,深得全市70万外来人口的称赞。他们这样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本来是政府的责任,现在由民工子弟学校负担,因此政府理应向这些学校支付一定的教育经费。正是有了资金保障,该市的民工子弟学校才得以快速发展,全市3万名流动儿童的入学问题才得到根本解决。 审批困难。据了解,合肥的民工子弟学校想获得《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是有难度的,当地有关部门在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中的有关规定行事,学校的操场、绿化、师资等必须“达标”,否则是没有谁敢把“许可证”发给你的。相形之下,北京、常州、厦门等城市的做法却显得有些“大胆”,以北京为例,只要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室坚固、教学质量有保证,有关部门总是对“许可证”等审批适当降低门槛,试想,如果北京人一味地“按章办事”,北京的民工子弟学校也不可能有今天:从1993年只有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发展到现在的约350所,有些学校在短短几年内就从几十个学生扩大到几千乃至上万人,这些学校解决了4万多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 环境不好。在杭州、苏州等城市,有关部门总是极力为民工子弟学校的投资、引资、征地等营造良好环境。可在合肥市,有些地方连最简单的卫生环境,办学者要想改善,都很难得到当地的支持。在五里墩北的合肥市民工子弟学校门口,堆着一大堆爬满苍蝇的垃圾,这些垃圾是当地村民倒的,经常把校门口都给堵住了,一些学生家长和学校曾多次找过村里,要求将垃圾池向后方移动十几米,可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更气人的是,拉垃圾的当地村民还经常向学校要卫生费,而事实上,村里已支付过清理垃圾者的工资。 民工子弟学校真诚渴望得到扶持 “我之所以能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国内11座城市办起15所连锁学校,是与流入地有关部门的扶持与关爱分不开的。”合肥良山外来工人子弟学校校长凤良山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据介绍,凤良山原本是?彩幸凰绱逍⊙У男3ぃ?1993年在上海兴办第一所民工子弟学校起,就一直得到流入地有关部门的扶持,不仅有公立学校向他们捐旧椅和电脑,有关部门还为他审批“办学许可证”放宽条件。如今,他的15所学校已解决了11000名流动儿童的入学问题,“在上海,当地人称我为‘播种希望的人’;在常州,当地人称我的学校是‘都市里的希望小学’……在合肥,我们同样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 合肥市民工子弟学校何家国校长则告诉笔者,他们只有三个愿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将我们申报的《社会力量办学许要证》审批下来;当地有关人士不要‘敲竹杠’,上门向民工子弟学校要钱,民工学校收取的若干学费除了支付教师工资还要付房租,‘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哪有钱交这个费那个费的’;但愿有关部门在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用地审批中给予优惠政策,‘我们想拥有自己固定的办学场所,不想再过流浪的生活’。” 对此,合肥市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一吴姓负责人说,作为主管部门,他们希望更多的企业参与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和投资,以壮大其实力,改善其办学条件,最终走市场化的办学之路;同时,他们也希望社会各界能真正地用公平、公正的眼光看待民工子弟学校,特别是金融、土地等部门在审批民工子弟学校的贷款、用地时要与公立学校一视同仁。 省教育厅有关人士说,他们已要求,在我省少数流动人口集中、公办小学教育资源短期内难以满足流动儿童,尤其是低收入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需要的城市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简易学校(即民工子弟学校)纳入社会力量办学管理范围中,尽快制定简易学校办学暂行标准和审批办法。与此同时,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招生考试、学籍管理、师资培训、督导评估等方面将简易学校纳入各类中小学的统一管理范围,予以支持和指导;鼓励公立学校开展“手拉手”等帮扶活动,在图书仪器、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给简易学校以帮助、扶持。 省社会科学院的一位社会学专家则指出,对民工子弟学校应采取“变治为助”的管理方式。不可否认,按城市的教育标准来衡量,多数民工子弟学校确实不合格,但这些学校毕竟解决了不少打工者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深受民工欢迎,“在目前公立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城市应允许民工子弟学校的生存,并应降低门槛、帮助他们改善办学条件,而不能一味地不予审批或坚决取缔,取缔只能激起外来人口对政府和城市社会的不满。对于民工子弟学校,要堵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来加以疏导,同时要创造一系列的扶持措施来帮助他们改善办学条件”。张太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