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体感温度”因人而异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4日17:15 人民网

  今年广州的夏天特别热。自跨入7月以来,整整一个月高温天气持续不断。气温不断飙升,热浪火烧火燎,人们饱受酷暑煎熬,怨声载道:快要把人烤晕了!广州气象部门急民众之所急,迅速起草并报广州市政府批准出台了高温预警信号,一旦预计本市极端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广州市气象台就会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并通过电视、广播、121电话、手机短信、气象警报系统等媒体向市民发布,让人们及时到得到信息,及早安排好工作和生活。

  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人体感到酷热难耐,但气象台却没有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呢?是不是气象台出错呢?不!人的体感温度与预测的温度是一个不同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人为了保持自身的恒温,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余热必然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等多种形式排出体外,使体温和外界的温度达到平衡。如果气温升高,以传导和辐射方式的散热减少了,汗液蒸发的散热将逐渐增加。当气温在35-39℃时,人体余热的三分之二将通过汗液蒸发排出。据统计表明:当相对湿度低于60%时,气温要高到35℃以上才感觉到热;但相对湿度达到70-80%时,气温31℃就开始有热感,如果相对湿度超过了80%,空气中的湿度更大了,身上的汗水不易蒸发,人们就会感到闷热难耐。而气象台预测的最高气温是大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流动温度,是标准气温。它是在百叶箱里测到的。百叶箱是安放在防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通风自然的草坪上。温度表放置在百叶箱里,在距地面1.5米上测出的数据。这是全球气象组织统一规定的标准。它代表着自然状态下,不受干扰的标准空气温度。市民感觉酷热而气象台没有发布高温预警信号,这是人体感受温度与标准气温差异所致。一般地说,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皮肤表面温度大约32℃,如果气温高于32℃,空气就会对人

  另外,影响体感温度的环境因素很多,如地表面性质的不同,周围的温度也不同。当空气温度在37℃-38℃时,地表温度一般可达60℃-70℃。如果此时站在水泥地、柏油路上,就有超过40℃以上的感觉。这是因为地表温度高、传热快所导致的感觉。再加上太阳直接辐射、城市热岛效应等影响,都会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人们自然就有气温超过40℃的感觉,而站在草坪上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此外,人的体感温度还会因肤色、年龄的不同而有异。肤色深的人由于皮肤含色素深,可以减少太阳紫外线的入侵,因此其耐高温的能力较强,体感温度较肤色浅的人低;而老年人由于血管渐渐老化,扩张性能变差,抗高温的能力降低,其体感温度就较年轻人高。据统计,在英国,夏季老人死亡几乎都是发生在气温37℃的时候。其实,人体对高温有一种与生具有的适应调节能力,当体温升高、血液太热时,人体就自然会通过扩张血管来加速排汗散热。当然,当这种适应调节能力超过极限时,人体就会发生病变或产生死亡,尤其是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的人,更容易在高温热浪中丧生。(人民网9月4日讯记者翁淑贤通讯员杨绮薇报道)来源:人民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进入欲望都市 喝冰锐朗姆酒 体验性感新生活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了解彼此性爱感受努力营造性爱意境
非常笑话
无限精彩——成人世界的快乐元素!
图片
铃声
·[韩 红] 青藏高原
·[王力宏] 这就是爱
·[陈晓东] 比我幸福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吸引异性
  • 佛罗蒙男用香水
  • 登喜路红瓶的诱惑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一女士刚洗完澡,突然发现一个刷窗工在窗外盯着她。她…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