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抗战七十年[电影·批评的批评]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8日17:14 人民网-江南时报 |
京徽 8月28日开幕的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海报上有一句话:向好莱坞宣战70周年。这几个字蕴涵了欧洲电影人的骄傲,作为最为古老的电影节,威尼斯从诞生之日起,以自己弹丸之地对抗好莱坞的电影机器已整70载。 这场抗战坚持到今天的结果是:今年送评的20部影片没有一部好莱坞产品,威尼斯电影节官方称是因为好莱坞怕在威尼斯铩羽而归,影响其在国内的票房,而实际上是因为威尼斯日趋“小众化”的审美标准。没有电脑特技,镜头要么不停地摇来晃去直到把人搞晕为止,要么就是动辄静止十几分钟,长镜头简直让人窒息。台湾导演蔡明亮今年送审的参赛影片《不散》据说一共只有8句台词———天哪,他的《爱情万岁》的不足百句台词已经让该片成为催眠市场上的抢手货,作为当年从威尼斯走出来的又一位新锐导演,他这次下的催眠药量是不是猛了点? 蔡大师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让威尼斯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小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自诩为精英的电影人把他们个人化的风格锻造得日益贴近自己的小众。这个传统始于黑泽明,当年他的《罗生门》在日本无人领会其中妙处,心灰意冷之际,从威尼斯伸来一只温暖的手,给了他一座金狮,也同时铸造了他在电影史上的大师地位。这好像让无数拍艺术电影的落魄人士看到一个中五百万的希望,从此把一堆堆以长镜头和寡言少语为标志的艺术电影当宝贝一样塞给威尼斯。 可就在威尼斯电影节如火如荼举行的眼皮底下,好莱坞的电影海报却贴满了水城的大街小巷,施瓦辛格戴着墨镜的形象告诉每一个威尼斯人他又回来了。基努里维斯刚走不久,未来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好莱坞电影战士出现在这个孤岛的街头。这些电影没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没有严密的逻辑,一切服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一个施瓦辛格死了20年都死不了。 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自封为对抗好莱坞的英雄,可放眼天下却早就纷纷倒戈相向,就连自己家门口,都贴满了敌人的大字报。遥想当年,《暴雨将至》、《罗生门》、《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是在小众精英另眼相看的同时,也为大众所认可的经典之作,可是能把平衡木走得那么好的高手实在不多,几十年也就出了屈指可数的几个。蔡明亮能不能成为又一个大师,现在看来好像和他能做到让多少人看他的电影没什么关系,任你好莱坞大片压境,我们在只有8句台词、没有电脑特技一个镜头拍十几分钟的电影里圆我们艺术电影的梦。 第60届威尼斯电影节日前结束,主要奖项获奖名单如下:金狮奖:《回归》(安德烈·祖亚金瑟夫,俄罗斯);评委会大奖,银狮奖:《风筝》(兰达·莎哈尔·萨巴格,黎巴嫩);最佳导演奖,银狮奖:《座头市》(北野武,日本);最佳男演员奖:《21克》(西恩·潘);最佳女演员奖:《罗森斯塔斯》(卡提佳·吉尔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