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本长崎大学教授:教育的本质在于克服盲目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1日09:20 中国新闻网

  一、教育的发现

  人们呼喊教育的荒废已经很久了。现在,在日本,年轻人对学校的反叛,不仅表现为对从事教育的教师的不信任,而且还表现在“究竟学习什么?”这种关于教育本身的怀疑上。可以认为,这是由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对物质文明的尖锐批判。不管如何,现在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局势,并为之感到苦恼。

  现在,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安与恐怖。那么,对人类来说最可怕的是什么呢?我认为,这可以归结为“人类盲目”这样一句话。尤其更可怕的是,“本来自己很盲目,但断然认为自己决不盲目。”为何可怕呢?因为这种盲目性有可能从人类手中剥夺一切,甚至包括人类本来的生命。

  据认为教育最先在希腊开始。那么,教育为何会在希腊开始呢?这是因为在人类历史上,希腊人是最先认识到自己的盲目,并为之反省。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比谁都盲目的时候,才可以说开始从心底里愿意去学习某种事物。

  为什么说希腊人是伟大的?在人类史上,恐怕有不少人都认识到自己是盲目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不是只有希腊人才认识到自己的盲目性。但是,希腊人的伟大是认识到自己盲目。希腊人的伟大就在于,在发现人类盲目的时候,还认识到存在“某种力量”,能使人类认识自己的盲目。真正的“认识”就是认识到了“无知之知”这一点。

  苏格拉底是第一位道破人们所说的“理性”的人。虽然当时阿那克萨哥拉已经说明有“理性”的存在,但那只是作为客观存在的“理性”的“理性”。

  然而,苏格拉底却另外说明,有一种“理性”在人类每个人中活动着,使人们能认识到自己的盲目。如果没有这种“理性”的作用,”无论是谁,都无法认识到自己的盲目。苏格拉底认识到,“啊,我对真实感到盲目,我想知道真实。我要摆脱盲目。”这就是“理性”在发生作用。真正的“理性”是一种使人类从根本上处于谦虚与诚实的力量。

  本来,教育就是来自想以人类的盲目性作为前提,然后欲探求真实这样一种谦虚而开始的冒险。教育开始于对“理性”的发现。“认识”决定于“理性。”不决定于人类的力量。人类并不是由自己的能力来“认识”自己。人类能够“认识”的范围仅限于由感知能力来认识的“假象世界”,也就是“能看得到的物质性的现实世界”。为此,人类逐步认为,使他们认识物象世界的力量,就是“理性”。

  然而,人类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受“感动”的高级动物。那么,人类受感动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人类并不是只要满足了食欲就会受感动。即使满足了色欲、满足了物欲,人类也不会感动。

  人类所以会感动,是由于在眼前的东西里发现了美,发现了真实。这就是“理性”在我们之中发生了作用,并从中发现了“永恒”的东西。而且,当人类在感到自己无能,而向绝对者低头的时候,人类就会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动。

  当我们睁开眼睛看到“能使人感动的物象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震动。当我发现有值得称呼“您”为人的时候,我也会感动。当人类像小孩那样成为纯真无瑕的时候,人类就会感到一种无限的自由,并为之感动。如果人类存在坠落的话,人类就会认为“理性”的力量似乎就是他们自己的力量,开始将二者同一化。当人类认为“理性”本身是自己能力的一部分的时候,人类的傲慢也就开始了。

  实际上,希腊人认为作为修卜利思的“傲慢”就是人类最大的罪孽。“傲慢”将人类和一切可能性分离。

  从那一瞬间起,人类就盲目了。“理性”之风就自人类的头上飞向遥远的彼岸。从而在此就出现了利己性的人类,将“理性”这样一种能力用于谋求私欲。

  从此时起,人类似乎将“理性”错认为是一种单纯的“制作能力”,而埋头专心制作。这就变成了武器,变成了杀人的兵器。

  我认为,我们在此倾听一下艾恭夫利泰鲁的近代文化史的话是有意义的。“人类的生活较前比较变成既灰色又缺乏变化的东西了,取而代之的是经常被强调,说什么是变成了既有理性、又方便、又有人情味和丰富多彩的了。”但这是错误的想法。十九世纪是非人性的世纪。

  《技术的胜利》使我们完全机器化,就是愚蠢化。由于崇拜金钱,使人类毫无例外地成为了一种无可救药的极贫者。在可想象的世界中,没有上帝的世界是最无道德的世界,也是居住最不舒适的世界。进入现代以后,近代的人类走进了不合理的、但又是必然化的苦恼之中,可以说,到了最深层的地域之中。

  在上述艾恭夫利泰鲁的言语之中,真实地描写出了盲目的人类与由它自己所创造成的文明之悲剧。现代是比十九世纪的技术更加先进的时代,因此人类才说起了大话,将自己称为“理性人类。”

  更进一步地说,现在人类似乎坚信只有“技术革新”才是大学的使命。而且,人们认为所谓现代教育,就是尖端技术、近代技术以及科学等。但是,大家几乎没有发现,与此事相反,使许多的年轻人对教育本身增大了失望感。

  支配年轻人心理的这种虚无感、倦怠感以及绝望感到底来自何处?年轻人日益变得不受感动,对任何事也无动于衷。

  然而,正因为如此在现代人的心底里,有了一种对感动的饥饿。“这种人”也希望认真“活下去!”

  如果人类能像以前的古代人一样发现“理性”本来是超越人类能力这样一种现实,他就将会感到狂喜和感动。

  到那时,人们就会发现真实的人类,而且会受感动。如盲人被医治好了一样,人们会被人类的美与伟大所打动而开始歌唱。在这时,人们在他自身中看到无限的宇宙,并被它无限的伟大而所折服。如果能在物质里面发现到无限的质量,那么人们都会变成为伟大的物理学者。

  所谓教育是使人类能够真正觉醒的事业,是使人类能成为真正人类的革新事业。到那时,人类就会到处发现生命。教育创造“爱”。它会创造“爱之眼睛”用以在羁绊中发现所有一切的东西。而且,教育会使人类再度向“永恒的东西”飞跃。为此,教育会创造“爱之翼”。我们应该说,教育具有一种活力,能使已经“死去的人类”得以复活。

  二、理性至生命

  对苏格拉底而言,教育是一种能使人类从无知走向自觉的行为。生命的本性是热情。而且,这种热情是仰慕生命的本性,即仰慕永恒性的热情。当生命是生命本身的时候,它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为了吃奶而大声地哭泣。这就像小孩为了求得母爱而大声哭泣一样,他会一点儿也不感到害羞、一点儿也不顾忌,只是天真地一个劲儿地孜孜以求。

  因为那是出于对“永恒”东西的渴求,它不是可以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被消灭,却反而会使其更加充实,更加丰富,越如此就越会向着生命的本质而饥饿般地予以渴求。

  生命的成长即等于热情的成长。

  但是,生命的热情具有一种矛盾的性格。所谓生命,其本体就充满着各种因素。即爱、喜悦、和平、宽容、善意、忠实、柔和、调和、真实、善和美等等。因此,它已是一个不再需要任何其他东西的整体。为此生命向着生命仰慕着、渴求着。

  生命越是充实,就越充满着渴望。这么尖锐的矛盾在其它地方还存在吗?

  从外观上看,使人就联想起短缺的状态,但却不是短缺,因为生命的实际状态是散发着爱情的,所以那个爱情的散发就表现为渴望和短缺。

  爱情需要他人。所以生命作为其本身越是充实,就越需要他人,然后向着他人倾泻一切,最后烧尽他自己。教育是生命渴望生命、在烧尽自己生命的同时,使其生命本身向着更加丰富的生命而飞跃起来的一种行为。生命的本质在于它的活动性。生命一刻也决不会停滞。生命在其持续的成长之中保持着发展。

  教育的核心就在于使生命导致其自身的自觉、并使它变成更加充满活力的生命。教育并不只是单纯传授知识,也不只是单纯教授技术。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这里我们既不是要进一步说明生命哲学,也不是要论述以生命为中心的宗教哲学。

  本来,人类发现了哲学,也发展了学问与科学。并着眼于理性的存在,认为这种理性加以推理、判断、认识,就成为了发展人类思维能力的原动力。

  人们认为,理性的本质在于它的抽象能力。它能够以此理性来抽象化、概念化具体存在。这种抽象化能力创造了最抽象的言词与话语。并且,使用这种被抽象化了的语言,更加成功地创造出了论理学与其他各种科学。人类又使用被抽象化的理性的力量,创造出了l的概念、2的概念、……即创造出了数学。就这样,人类对现实世界创造出了抽象世界,即概念世界。当然,在此就产生了新的问题。如果说真实的世界存在的话,那是现实世界,还是概念世界?如果有实在东西的话,那它属于哪一世界呢?

  众所周知,中世纪的欧洲尽管几乎都在开始由基督教所支配,但是,中心可以说,是在埋头进行以现实世界与概念世界的关系为核心的实在论的论争上。

  笛卡儿的出现好像是结束了上述的情况。主张理性习才是实在者的笛卡儿,他并未提出最终答案,只是抛出了新的问题。

  那么,理性与作为物质的肉体有什么关系呢?怎么解释不变的理性与可变的肉体之间的一体性?

  问题更加复杂了。对作为谋求人类善性的“意性”应如何理解?人类的伦理性究竟是什么?它跟理性有什么关系?同时,应如何理解人类的审美性?

  人们认为,康德的出现对上述关系的诸种问题做出了一个大致的解答。

  简单地说,康德是单纯以理性为中心来思考所有问题的。他认为在理性中存在着一种进行认识和思考的纯粹理性,存在着欲求进一步实现意志的实践理性、以及对美进行判断的审美理性。但是,康德没有发现缺少一个具有决定性的东西。这就是关于肉体这一种物质本身。

  康德哲学是理性哲学、精神哲学不为过。接着,康德之后出现了以绝对精神为中心的黑格尔,应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

  就这样,正如我们所知,追求真理的学问机关相继出现。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以及十八世纪,在这一意义上可以是以理性为核心的理性哲学以及以理性为基础的诸种学问占据了它的核心地位。而且,还的确出现了灰色的世界。浪漫主义运动的萌芽是作为对这种理性主义的反抗,将人类的审美性置于前面的一种运动。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进而开始了一种哲学运动用以与理性中心主义相对立。

  以意识为中心的哲学的发展、进而出现了将人类视为一个整体,注重存在的哲学。然后是实存哲学、结构主义哲学、作为存在论的语言学……等等,就这样,可以说现代是处于一种对理性进行反叛的时代,或者说是批判理性的时代。

  尽管如此,所有的大学仍以理性为中心的知之大学来继续存在着。在这一点上,正是现在大学存在的最大问题。

  但是,我们应该铭记,这一运动并不是要拒绝而排除理性的运动。正如胡塞尔为中心的现象学所表现出的,这与以传统的抽象性作为中心的理性解释相比,它是一种将重点放在行为性、行动性、能动性、构成性以及创造性上的新的生命的理性解释论上。尽管如此,理性仍被置于前面。

  现在我们(不管年青人、壮年、或是老年)在谋求什么呢?我们所谋求的不单是知识的量,更不是技术的掌握。相反,概念,它作为事物的映像,所以会使人造成一种“存在之无”的错觉。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在抽象化这样一种概念化之中经历着“存在的丧失。”人类真正谋求的东西不只是“活下去”。作为生命,每一个人都谋求成为一种具有创造性,并充满活力的人而活下去。康德曾经以理性为中心,对人类进行综合解释。我们应该具有一种新的观点来解释人类、自然与存在。这才是新发现的开始。这也是对以生命为中心的新的解释及其发现。

  生命不仅在它自身之中具有矛盾性,而且拥有极为复杂的多种功能。这就是理性、意性以及情性。理性、意性、情性的综合才是生命。正如仅有理性无法理解人类那样,仅以肉体为中心的医学也无法理解人类。仅以物质视为中心的物理学也无法理解存在。当然,仅以货币为中心的经济学也无法理解人类。

  在“生命”这一个词中,即包含着矛盾性,同时也存在着不可思议的统一性与综合性。不管理性、意性或是情性,全部都只是生命的属性。

  我们人类是既具有生命,又能为之感动的。我们个人则是作为人类的一份子诞生在世界上,与其他人和自然相共存,成为一个能飞跃到更具综合性生命的存在者。

  这些只有在真正的教育之中才能实现。

  (来源:光明日报教育的本质在于克服盲目

  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理事长、教授山本敏明

  一、教育的发现

  人们呼喊教育的荒废已经很久了。现在,在日本,年轻人对学校的反叛,不仅表现为对从事教育的教师的不信任,而且还表现在“究竟学习什么?”这种关于教育本身的怀疑上。可以认为,这是由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对物质文明的尖锐批判。不管如何,现在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局势,并为之感到苦恼。

  现在,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安与恐怖。那么,对人类来说最可怕的是什么呢?我认为,这可以归结为“人类盲目”这样一句话。尤其更可怕的是,“本来自己很盲目,但断然认为自己决不盲目。”为何可怕呢?因为这种盲目性有可能从人类手中剥夺一切,甚至包括人类本来的生命。

  据认为教育最先在希腊开始。那么,教育为何会在希腊开始呢?这是因为在人类历史上,希腊人是最先认识到自己的盲目,并为之反省。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比谁都盲目的时候,才可以说开始从心底里愿意去学习某种事物。

  为什么说希腊人是伟大的?在人类史上,恐怕有不少人都认识到自己是盲目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不是只有希腊人才认识到自己的盲目性。但是,希腊人的伟大是认识到自己盲目。希腊人的伟大就在于,在发现人类盲目的时候,还认识到存在“某种力量”,能使人类认识自己的盲目。真正的“认识”就是认识到了“无知之知”这一点。

  苏格拉底是第一位道破人们所说的“理性”的人。虽然当时阿那克萨哥拉已经说明有“理性”的存在,但那只是作为客观存在的“理性”的“理性”。

  然而,苏格拉底却另外说明,有一种“理性”在人类每个人中活动着,使人们能认识到自己的盲目。如果没有这种“理性”的作用,”无论是谁,都无法认识到自己的盲目。苏格拉底认识到,“啊,我对真实感到盲目,我想知道真实。我要摆脱盲目。”这就是“理性”在发生作用。真正的“理性”是一种使人类从根本上处于谦虚与诚实的力量。

  本来,教育就是来自想以人类的盲目性作为前提,然后欲探求真实这样一种谦虚而开始的冒险。教育开始于对“理性”的发现。“认识”决定于“理性。”不决定于人类的力量。人类并不是由自己的能力来“认识”自己。人类能够“认识”的范围仅限于由感知能力来认识的“假象世界”,也就是“能看得到的物质性的现实世界”。为此,人类逐步认为,使他们认识物象世界的力量,就是“理性”。

  然而,人类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受“感动”的高级动物。那么,人类受感动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人类并不是只要满足了食欲就会受感动。即使满足了色欲、满足了物欲,人类也不会感动。

  人类所以会感动,是由于在眼前的东西里发现了美,发现了真实。这就是“理性”在我们之中发生了作用,并从中发现了“永恒”的东西。而且,当人类在感到自己无能,而向绝对者低头的时候,人类就会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动。

  当我们睁开眼睛看到“能使人感动的物象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震动。当我发现有值得称呼“您”为人的时候,我也会感动。当人类像小孩那样成为纯真无瑕的时候,人类就会感到一种无限的自由,并为之感动。如果人类存在坠落的话,人类就会认为“理性”的力量似乎就是他们自己的力量,开始将二者同一化。当人类认为“理性”本身是自己能力的一部分的时候,人类的傲慢也就开始了。

  实际上,希腊人认为作为修卜利思的“傲慢”就是人类最大的罪孽。“傲慢”将人类和一切可能性分离。

  从那一瞬间起,人类就盲目了。“理性”之风就自人类的头上飞向遥远的彼岸。从而在此就出现了利己性的人类,将“理性”这样一种能力用于谋求私欲。

  从此时起,人类似乎将“理性”错认为是一种单纯的“制作能力”,而埋头专心制作。这就变成了武器,变成了杀人的兵器。

  我认为,我们在此倾听一下艾恭夫利泰鲁的近代文化史的话是有意义的。“人类的生活较前比较变成既灰色又缺乏变化的东西了,取而代之的是经常被强调,说什么是变成了既有理性、又方便、又有人情味和丰富多彩的了。”但这是错误的想法。十九世纪是非人性的世纪。

  《技术的胜利》使我们完全机器化,就是愚蠢化。由于崇拜金钱,使人类毫无例外地成为了一种无可救药的极贫者。在可想象的世界中,没有上帝的世界是最无道德的世界,也是居住最不舒适的世界。进入现代以后,近代的人类走进了不合理的、但又是必然化的苦恼之中,可以说,到了最深层的地域之中。

  在上述艾恭夫利泰鲁的言语之中,真实地描写出了盲目的人类与由它自己所创造成的文明之悲剧。现代是比十九世纪的技术更加先进的时代,因此人类才说起了大话,将自己称为“理性人类。”

  更进一步地说,现在人类似乎坚信只有“技术革新”才是大学的使命。而且,人们认为所谓现代教育,就是尖端技术、近代技术以及科学等。但是,大家几乎没有发现,与此事相反,使许多的年轻人对教育本身增大了失望感。

  支配年轻人心理的这种虚无感、倦怠感以及绝望感到底来自何处?年轻人日益变得不受感动,对任何事也无动于衷。

  然而,正因为如此在现代人的心底里,有了一种对感动的饥饿。“这种人”也希望认真“活下去!”

  如果人类能像以前的古代人一样发现“理性”本来是超越人类能力这样一种现实,他就将会感到狂喜和感动。

  到那时,人们就会发现真实的人类,而且会受感动。如盲人被医治好了一样,人们会被人类的美与伟大所打动而开始歌唱。在这时,人们在他自身中看到无限的宇宙,并被它无限的伟大而所折服。如果能在物质里面发现到无限的质量,那么人们都会变成为伟大的物理学者。

  所谓教育是使人类能够真正觉醒的事业,是使人类能成为真正人类的革新事业。到那时,人类就会到处发现生命。教育创造“爱”。它会创造“爱之眼睛”用以在羁绊中发现所有一切的东西。而且,教育会使人类再度向“永恒的东西”飞跃。为此,教育会创造“爱之翼”。我们应该说,教育具有一种活力,能使已经“死去的人类”得以复活。

  二、理性至生命

  对苏格拉底而言,教育是一种能使人类从无知走向自觉的行为。生命的本性是热情。而且,这种热情是仰慕生命的本性,即仰慕永恒性的热情。当生命是生命本身的时候,它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为了吃奶而大声地哭泣。这就像小孩为了求得母爱而大声哭泣一样,他会一点儿也不感到害羞、一点儿也不顾忌,只是天真地一个劲儿地孜孜以求。

  因为那是出于对“永恒”东西的渴求,它不是可以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被消灭,却反而会使其更加充实,更加丰富,越如此就越会向着生命的本质而饥饿般地予以渴求。

  生命的成长即等于热情的成长。

  但是,生命的热情具有一种矛盾的性格。所谓生命,其本体就充满着各种因素。即爱、喜悦、和平、宽容、善意、忠实、柔和、调和、真实、善和美等等。因此,它已是一个不再需要任何其他东西的整体。为此生命向着生命仰慕着、渴求着。

  生命越是充实,就越充满着渴望。这么尖锐的矛盾在其它地方还存在吗?

  从外观上看,使人就联想起短缺的状态,但却不是短缺,因为生命的实际状态是散发着爱情的,所以那个爱情的散发就表现为渴望和短缺。

  爱情需要他人。所以生命作为其本身越是充实,就越需要他人,然后向着他人倾泻一切,最后烧尽他自己。教育是生命渴望生命、在烧尽自己生命的同时,使其生命本身向着更加丰富的生命而飞跃起来的一种行为。生命的本质在于它的活动性。生命一刻也决不会停滞。生命在其持续的成长之中保持着发展。

  教育的核心就在于使生命导致其自身的自觉、并使它变成更加充满活力的生命。教育并不只是单纯传授知识,也不只是单纯教授技术。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这里我们既不是要进一步说明生命哲学,也不是要论述以生命为中心的宗教哲学。

  本来,人类发现了哲学,也发展了学问与科学。并着眼于理性的存在,认为这种理性加以推理、判断、认识,就成为了发展人类思维能力的原动力。

  人们认为,理性的本质在于它的抽象能力。它能够以此理性来抽象化、概念化具体存在。这种抽象化能力创造了最抽象的言词与话语。并且,使用这种被抽象化了的语言,更加成功地创造出了论理学与其他各种科学。人类又使用被抽象化的理性的力量,创造出了l的概念、2的概念、……即创造出了数学。就这样,人类对现实世界创造出了抽象世界,即概念世界。当然,在此就产生了新的问题。如果说真实的世界存在的话,那是现实世界,还是概念世界?如果有实在东西的话,那它属于哪一世界呢?

  众所周知,中世纪的欧洲尽管几乎都在开始由基督教所支配,但是,中心可以说,是在埋头进行以现实世界与概念世界的关系为核心的实在论的论争上。

  笛卡儿的出现好像是结束了上述的情况。主张理性习才是实在者的笛卡儿,他并未提出最终答案,只是抛出了新的问题。

  那么,理性与作为物质的肉体有什么关系呢?怎么解释不变的理性与可变的肉体之间的一体性?

  问题更加复杂了。对作为谋求人类善性的“意性”应如何理解?人类的伦理性究竟是什么?它跟理性有什么关系?同时,应如何理解人类的审美性?

  人们认为,康德的出现对上述关系的诸种问题做出了一个大致的解答。

  简单地说,康德是单纯以理性为中心来思考所有问题的。他认为在理性中存在着一种进行认识和思考的纯粹理性,存在着欲求进一步实现意志的实践理性、以及对美进行判断的审美理性。但是,康德没有发现缺少一个具有决定性的东西。这就是关于肉体这一种物质本身。

  康德哲学是理性哲学、精神哲学不为过。接着,康德之后出现了以绝对精神为中心的黑格尔,应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

  就这样,正如我们所知,追求真理的学问机关相继出现。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以及十八世纪,在这一意义上可以是以理性为核心的理性哲学以及以理性为基础的诸种学问占据了它的核心地位。而且,还的确出现了灰色的世界。浪漫主义运动的萌芽是作为对这种理性主义的反抗,将人类的审美性置于前面的一种运动。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进而开始了一种哲学运动用以与理性中心主义相对立。

  以意识为中心的哲学的发展、进而出现了将人类视为一个整体,注重存在的哲学。然后是实存哲学、结构主义哲学、作为存在论的语言学……等等,就这样,可以说现代是处于一种对理性进行反叛的时代,或者说是批判理性的时代。

  尽管如此,所有的大学仍以理性为中心的知之大学来继续存在着。在这一点上,正是现在大学存在的最大问题。

  但是,我们应该铭记,这一运动并不是要拒绝而排除理性的运动。正如胡塞尔为中心的现象学所表现出的,这与以传统的抽象性作为中心的理性解释相比,它是一种将重点放在行为性、行动性、能动性、构成性以及创造性上的新的生命的理性解释论上。尽管如此,理性仍被置于前面。

  现在我们(不管年青人、壮年、或是老年)在谋求什么呢?我们所谋求的不单是知识的量,更不是技术的掌握。相反,概念,它作为事物的映像,所以会使人造成一种“存在之无”的错觉。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在抽象化这样一种概念化之中经历着“存在的丧失。”人类真正谋求的东西不只是“活下去”。作为生命,每一个人都谋求成为一种具有创造性,并充满活力的人而活下去。康德曾经以理性为中心,对人类进行综合解释。我们应该具有一种新的观点来解释人类、自然与存在。这才是新发现的开始。这也是对以生命为中心的新的解释及其发现。

  生命不仅在它自身之中具有矛盾性,而且拥有极为复杂的多种功能。这就是理性、意性以及情性。理性、意性、情性的综合才是生命。正如仅有理性无法理解人类那样,仅以肉体为中心的医学也无法理解人类。仅以物质视为中心的物理学也无法理解存在。当然,仅以货币为中心的经济学也无法理解人类。

  在“生命”这一个词中,即包含着矛盾性,同时也存在着不可思议的统一性与综合性。不管理性、意性或是情性,全部都只是生命的属性。

  我们人类是既具有生命,又能为之感动的。我们个人则是作为人类的一份子诞生在世界上,与其他人和自然相共存,成为一个能飞跃到更具综合性生命的存在者。

  这些只有在真正的教育之中才能实现。

  (来源:光明日报撰文: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理事长、教授山本敏明)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进入欲望都市 喝冰锐朗姆酒 体验性感新生活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了解彼此性爱感受努力营造性爱意境
非常笑话
无限精彩——成人世界的快乐元素!
图片
铃声
·[张惠妹] 给我感觉
·[和 弦] 笨小孩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浪奉化站隆重开通
每天四元企业邮箱热卖
肺癌治疗重大突破
加盟赠国际供求数字卡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搜“票”(沪)
心的夏季旅游(豫)
婚嫁交友在京城
放飞心灵自由之旅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看悬疑剧时一名观众因为太投入,突然站起来叫道:凶手…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