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看锦州市月饼市场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1日17:57 锦州晚报 |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代表阖家团圆。赏明月吃月饼,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一项传统。买上几盒包装精美的月饼探亲访友,早已成为市民的愉快选择。 近几年,一到中秋佳节,大量的月饼就涌入整个市场,到处都有卖月饼的摊床。外埠月饼、本地月饼,再加上各类极品月饼,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 可是大多数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回到家,打开月饼的精美包装后一品尝就会大失所望,“好难吃的月饼呀,这也能算是月饼,杀人了!”面,一股令人作呕的油哈喇味;馅,又涩又生又硌牙。本来很好的心情,一下子就一落千丈了。 生产环节大厂明显好于小作坊 本周一,记者跟随古塔消保科的工商人员到我市的几家月饼生产厂,对他们的生产车间进行了一次摸底。结果嘛,有喜也有忧。喜的是:我市本地产的月饼质量有所提高,我市市民可以放心大胆地食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月饼了;忧的是:一些家庭式的小作坊的卫生条件着实令人堪忧,宠物乱跑乱跳,苍蝇乱飞乱舞。 古塔区一个体私营加工作坊: 地点:一居民楼一楼门市房 外面没有挂牌子,记者和工商人员是通过“明人”指点才找到这个加工点的。这是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大概能有100多平方米,30多平方米的大厅已经成为存放包装完月饼的仓库。一只白色的波斯猫正懒洋洋地躺在一箱月饼上打着鼾;一对五十多岁的老夫妇正在用手往塑料袋里装月饼,一只小白狗在屋里转来转去。看到进来人了,老汉抱起小狗圈到了厕所中,回来又接着用手装月饼。加工厂设在地下室里,一名妇女正在往面团里夹馅,旁边有几只苍蝇如卫星般围着她手中的“地球”不规则地飞舞着…… 锦一顺: 地点:汉口街与解放路交叉路口 通过一系列卫生检查,记者终于走进了车间。锦一顺的月饼加工车间在三楼,整洁的车间里和面机、搅拌机、烤箱一应俱全。每名工人都身穿白大褂,头戴白帽,和面的,搅馅的,成型的,一条合理的流水线。再看包装车间,三十多名工人,每人戴着手套分别往袋里、盒里装着月饼。 该厂吴经理介绍,锦一顺的月饼具有4年的历史了,因为味美、干净每年都卖得很好,最高峰一天要做两三千公斤月饼。这些操作人员都具有防疫部门健康证,而且都经过正规培训。他们的宗旨是“让锦城百姓吃上放心月饼”。 记者之后跟随工商人员、卫生防疫人员走访的几个地产名牌月饼生产厂家,卫生条件也都不错。 销售环节名店好于街边市场 说到锦州的月饼销售市场,打一个比喻,那就是老百姓的五个手指头——长短不均。总的来看,正规商场商店好于街边市场。 人民街市场: 记者来到一家连做带买的月饼摊前,两个二十多岁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年轻姑娘正忙着从烤箱里往外拣月饼。新烤好的月饼还冒着热气,可是姑娘的白大褂却是一块黑一块油,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见有买主上门,一个姑娘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在腰里黝黑的围裙上蹭了把手就迎了上来。“来两块月饼吧,都是新出炉的,还冒热气呢!”姑娘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夹子给记者夹了块样品。记者扫了一眼柜台上的大盘子,一只大麻蝇正趴在一块五仁月饼上“品尝美食”。记者说:“来四块葡萄干的。”姑娘马上用夹子夹起月饼翻找起来,久久找不出来。不甘心失去主顾的姑娘很想做成这笔生意,一边连声劝说记者再等一下,一边迫不及待地扔下夹子直接用手抓起月饼翻找起来…… 记者又走到一家月饼摊前,只见一块块圆圆的散装月饼整齐地码在纸盒箱里,箱上还罩着一层塑料布,四周用夹子卡着。记者暗想:冲这码月饼的整齐劲儿,这家的摊主一定是个干净人。可是摊主方一“登场”,就让记者大跌眼镜。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见有客上门,她才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扑克牌,光着脚趿拉着拖鞋过来招呼记者。记者问多少钱一斤,她抠了抠鼻孔答:“三块五。”她一边说,一边把一个漏眼儿的塑料袋套在手上要拣月饼。记者提醒她塑料袋漏了,她理直气壮地说:“你吃的是月饼,管我手上的袋干啥。” 金凌商厦: 金凌商厦也有自烤自销的月饼摊,可是这里的月饼摊与上述所提到的,却有着天壤之别。 在一家大型的月饼摊前,记者看到:柜台的玻璃擦得干干净净,上面还摆着每种月饼的“名签”,一张张“名签”后面整齐地码着各式月饼。柜台的玻璃上还罩着一块块洗得白净的纱布。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轻轻撩起纱布,用夹子给买主夹月饼。柜台内,两个年轻小伙子正用肥皂洗手,洗完手后他们麻利地把“生”月饼摆进托盘送进烤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