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都入学了吗(华东时评)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5日08:49 人民网-华东新闻 |
汪晓东 让社会分担部分高等教育的成本,可以使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公平 GDP的增长与大学招生人数的增长“掉链”,不但会使学生分担的教育成本增加,也会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这更令人担忧 时过中秋,想来今年录取的大学新生大都顺利入学了吧。 这个时候,总会想起自己考取大学那年的情景。我上大学的时候,高校刚刚实行收费制度,当时的1000元钱还很派用场,交完学费后还可以剩不少,留作生活费。因此,家庭经济虽然拮据,倒还勉强支撑我上完大学。不过,生活过得确实很紧。记得有次买了一本什么书,竟然决定一个星期不吃肉。 报纸上贫困大学生的消息,总还会触动自己的心弦。这些年,大学收费似乎一直在涨,尤其是1996年实行双轨制后,大学收费当年就突破了2000元,此后每年基本上都是以30%以上的幅度攀升,今年已经超过5000元了,这还是个平均值,收6000元、7000元的高校也不在少数。想来有些后怕,如果当时我上大学也要这么多钱,估计自己是上不起的。 和我当时家境相当,甚至比我还要贫困的学生,现在仍大有人在。有这样一些数字:目前,在我国高校就读的贫困生已达300多万。去年全国城镇人均收入是7700元,农村人均收入2476元,普通家庭培养一名大学生的压力可想而知。 9月初,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有一段朗声表态:很想告诉拿到录取通知书的这些同学们,如果你们的家庭确实有困难,不要自己一家人发愁,更不要轻易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我们明确要求所有高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贫困生,这是当作一条纪律定下来的。这段表态让人鼓舞,此后,贫困生面带笑容走进校门的场面屡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高校不能拒绝贫困学生,但大学毕竟无法回避教育成本的现实。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学费标准按所在学校每年每个学生平均日常运行成本的25%收取。据此推算,每生每年的教育成本是两万元左右。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高校面临的压力也可想而知。很多人怀念以前上大学不要钱的年代,但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高校的招生规模很小,大学教育被视为精英教育。而且据调查,当时能够上大学的大部分是家境较好的学生,这其实是一种不公平。通过适当收取部分费用,用以补偿教育成本,这样可以扩大招生规模,让更多的人能够上大学,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公平。 但是,向学生收取多少费用是合理的?怎样避免出现“有钱就能上大学”的负向社会心理?或许,高校应该收多少钱不容易说清楚,因为它的直接依据是教育成本,而教育成本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但是,必须要实现教育收费的公开透明,包括教育成本的核算,都要让人们清楚,明明白白交费。另外,高校收费谁说了算?能否引进听证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收费的决策程序中来?前是公开,后是公平,有了这两点,离合理就不远了。 说到教育成本,就不能不说到这些年不断加快的高校扩招步伐。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的高校计划招生数从108万人剧增到了340万人,这也直接带来了贫困生数量的增长。同时,招生规模扩大了,教育的投入和成本也“水涨船高”,这也是导致高校学费上涨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在扩招和社会承受能力之间寻找这样一种平衡。我无从知晓GDP的增长与大学招生人数的增长存在怎样的关系,但如果GDP的年增长率在8%左右,而高校招生人数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会不会发生“掉链”?而这种“掉链”,不但会使学生分担的教育成本增加,也会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而这,是更令人担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