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怎么“硬”(外交解读)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6日05:19 环球时报 |
于非 简单地用“硬”来描述外交工作当然不科学,但从坚持原则、不退让这个角度讲,中国外交在很多问题上确实要“硬”。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外交战略应当服务和服从于国家的安全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外交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当前,中国没有大规模外敌入侵的现实威胁,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台独”就是最大的威胁。在台湾“重返”联合国、台湾参加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台湾领导人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级别与身份等问题上,我们都必须坚决进行抵制。在双边关系领域,中国坚决反对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领导人以任何名义到台湾访问,也坚决反对这些国家允许台湾当局领导人以任何名义前往访问或给台湾领导人的分裂言行提供讲台。台湾问题是个原则问题,不能讨价还价。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必须“硬”。 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中国外交还要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从我国的具体实践来看,外交也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这个问题上,也必须坚持原则,不能随意退让。因此,中国外交在以下几个方面要“硬”起来。 首先,要坚持营造和平、友好的周边环境,反对破坏“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原则的做法。因为只有周边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特别是与中国和睦相处,中国才可以安心搞建设、谋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互为市场,互为原料来源地,互为投资国。水涨了船就高,邻国发展了,中国才可以从中受益。同时,友好的周边关系还可以减少其他大国对本地区的干预,减小在中国安全上的忧虑。 其次,中国外交要积极争取一个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树立和平、友好、公道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搞好了,就可以“以政治促进经济”,带动经贸及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反过来,双方经济合作加深了,又可以巩固政治关系的基础。在其他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一国政府往往更愿意将一个大项目交给来自友好国家的公司。 第三,在参与制定国际和地区事务的“游戏规则”时也应该显示出“硬”的一面。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必须按国际游戏规则办事。但规则是人定的,也是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的。中国只有更多地参与到规则制定中,并尽可能制定出对中国有利的新规则,才能更好地维护中国经济的发展。 当然,中国外交工作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当有些任务不能同时实现时,就必须做出取舍。比如,对台湾问题,我们既不能为了维护同某些邻国的友好关系而在原则问题上让步,也不能因为要得到一个经济项目就妥协。这时,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国家实力。外交是以国家实力为依托的,没有强大的国力作靠山,外交斗争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综合国力出发,制定比较现实的努力目标。没有实力为依托的“硬”,只能是一句空话。二是外交艺术。说穿了,外交是斗争的艺术,也是妥协的艺术,无论是斗争还是妥协,都是要在互谅互让中尽可能多地为本国谋取利益。只想有所得,不准备有所失,是不现实的。 所以,在外交工作中,我们应当根据事情的主次和轻重缓急,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朝鲜半岛核问题与中东问题同时突出起来,从中国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影响力出发,我们恐怕就只能先集中精力处理半岛核问题。当然,如果一个时期内只有中东问题比较突出,中国还是可以而且应当发挥建设性作用的。 当然,外交上的“硬”也应讲究艺术。坚持原则,要立场坚定,当仁不让,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但也不是一味地“硬”碰“硬”。喜、怒、笑、骂都可以成为斗争的形式。有的时候,要穷追不舍,兵来将挡,斗争到底;有的时候,要有理有节,斗而不破;有的时候,要以柔克刚,打“太极拳”。不过,凡是需要斗争的地方,我们要说到做到,如果对方一意孤行,我们必须让它付出代价,使它不要指望中国在重大原则上吞下损害自己根本利益的苦果。 需要指出的是,坚持原则与显示灵活并不矛盾。不坚持原则,国家就没有立场可言,就难以在国际事务中立足;不显示灵活,对外政策就成了僵硬的教条,外交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有的时候,斗争与合作相结合,效果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