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中国油画大师(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6日12:25 海峡网-厦门晚报 | ||||||||
文/见习记者 龚小莞 摄影/刘罡 本报《探寻周廷旭的踪迹》一文11日刊登后,立刻收到众多热心读者的来电,纷纷尽其所能提供关于周廷旭的线索。其中周怀玄、白萃文和柯锡祺三位老人提供的情况尤其重要,从他们的回忆中基本可以得知周廷旭的家庭背景与其相关亲人的情况。 S.K.周全名周寿卿 是热心教育的牧师而非富商
白萃文和柯锡祺也证实了周廷旭父亲名为周寿卿的说法,他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周学陶。白萃文一家与周家是亲戚,周廷旭是白萃文父亲的表哥。在白家的族谱上,记者看到,白萃文的祖父名叫白瑞安,他的三女儿白既然是周寿卿的妻子,而“周寿卿”三个字在族谱上用闽南语注音“Chiusiu-Kheng”,“S.K”正是它的缩写。白萃文没见过周廷旭,但从小听父亲讲过许多关于周家的事情。 据了解,周寿卿只是一个牧师,并非富商,工资不高,家中也并不富裕。但是牧师由教会提供住食,孩子都可以在教会学校免费接受教育,且大多出国留学,所以周廷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白萃文还指出,周寿卿并没有与宋美龄的父亲宋耀如成为好友,也没有支持孙中山的国民革命。 周家在鼓浪屿晃岩路35号 以前房子里还有一些油画、素描,但世事沧桑已经不知去向 白萃文凭着记忆,带领记者前往寻找周寿卿一家当年居住的房子。日光岩正大门对面有一段下行的台阶,沿台阶往下走到尽头,可以看到一栋红瓦屋顶的两层楼房,这就是晃岩路35号,过去是周家的住处,现归房管局所有,不久前刚刚翻新,楼中住了数十户人家。 柯锡祺也拿出了楼房翻新前后的对比照片,而现在的晃岩路37号,也就是相邻的那栋楼房就是当年女子学校所在地,据说林巧稚当年也曾在那里上过学。学校解放前就已停办,现也已由房管局重新翻盖。
柯锡祺现住鼓浪屿永春路,家中还收藏有两幅周廷旭的油画,从前一直挂在晃岩路35号的房子里,房屋改造时他从里面带了出来。柯锡祺记得从前房子里还有一些油画、素描,但世事沧桑已经不知去向。 此外,鼓浪屿鸡山路的卓先生家中也挂有周廷旭的油画,卓先生祖父的弟弟与周家结亲,关系甚密,原先家中有8幅周廷旭的油画作品,其中一幅送了人,三幅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现在只剩4幅,都是上世纪30年代的作品。一幅是周廷旭从国外带回来的,其余3幅是在国内所作,是黄山风光和厦门沿海从前的景色。 周家兄弟姐妹众多 周寿卿共有三子五女。周廷旭与宋子文是连襟 据白萃文介绍,周寿卿共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周廷旭在三兄弟中排行老二,哥哥周廷杰继承父亲的事业当牧师,解放后一直在美国,1982年随旅游团到云南旅游时,曾特意到广州看望白萃文的父亲———半个多世纪未见面的表弟。 白萃文说,周廷杰也许还健在,原先住在美国洛杉矶一家教会的养老院中,终身未婚,也没有子女。 周廷旭的妻子也并非宋美龄的侄女,而是宋子文妻子的妹妹,姓张。但是周廷旭从未沾过宋家的光,生活一直很贫困。弟弟周廷伟原先一直在上海,大概10年前去了美国,两年前还健在,已经有90多岁高龄。 周家的五个女儿中,大女儿周默士嫁给了美孚石油公司闽南地区的买办卓绵成,家境十分富裕,著名的厦门籍钢琴家卓一龙就是他们的女儿。二女儿周默希193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护士专科学校,嫁给眼科大夫张福星,张福星原先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后来到北京301解放军总院,周默希1961年去世。三女儿20多岁就去世,具体情况不知晓。四女儿周默志家在北京,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现已去世,有一个女儿还在北京。最小的女儿周默道解放前夕与大姐一家一起去了香港,后在香港大学任生物系教师,50多岁时与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英国人王国栋(中文名)结婚,后来到澳洲定居,周默道两年前曾回过厦门,还参观了原来的老房子,当时身体还可以。 周寿卿的哥哥周立德也是牧师,他的儿子周辨明,也就是周廷旭的堂兄,生前是厦门大学的教授,在语言学方面很有成就,但后来没有来往,白萃文也不知道在厦门是否有他的后代。 链接:周廷旭外甥女卓一龙 卓一龙女士生于上海,少年时代在鼓浪屿成长,与夫君傅聪先生同是享誉全球的钢琴演奏家。 她自幼饱受音乐的熏陶,1946年,不到10岁的她随家人移居香港,并开始学习钢琴,第三年就获得了香港音乐竞赛头等奖;13岁时,她顺利地通过英国“联合委员”8级钢琴的考试;16岁获得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奖学金,从此开始了她在钢琴艺术方面灿烂的人生历程。在音乐学院就学期间,卓一龙多次在各种钢琴比赛中获得顶级奖。 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卓一龙又进入法国巴黎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并荣获了巴黎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的头等奖。回到英国后,她开始了演奏家的生涯。卓一龙几乎走遍英国,赴各地举办钢琴演奏会,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此后,她到过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丹麦、瑞典等欧洲最富有钢琴艺术传统、优秀钢琴演奏家最密集的国家和城市演出和交流,借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同时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由于卓一龙在钢琴演奏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75年,门槛颇高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系聘请她前去任教,英国的一所特殊音乐学校———普尔切曼音乐学校也同时邀请她前去任教。卓一龙在繁忙教学工作的同时,仍然坚持安排时间为社会演奏,并且在新加坡、波兰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开设钢琴大师班课程,培养了大批具有高水平的钢琴演奏家。 周廷旭堂兄周辨明 周辨明(1891-1984年),生长于厦门鼓浪屿,父亲是著名的职业牧师。 191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周辨明受聘于清华大学教英语,厦大校长萨本栋即是当时他的授业门生。1921年,周辨明受聘于厦门大学,担任厦大学生生活指导长及预科高等几何学教授。1923年,厦大开设外语系,周辨明为首任系主任。1928年他受厦大派选,留学德国汉堡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成归国后历任厦大文学院院长、新生院院长、外语系主任。1946年是周辨明在厦大执教25周年,在校庆大会上,学校为其颁赠镌有“师儒硕望”的银鼎一座,表彰其对厦大教育事业的贡献。1948年他应邀赴伦敦大学讲学,翌年回国途经新加坡,为校友挽留,执教于新加坡中华大学。 周辨明是我国现代语言学和文字改革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在汉语拼音化、方言音韵及汉字检索诸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早在实行汉字拉丁拼音之前,他就提倡汉字用罗马字母拼音,著有《中华国语母音和注声的刍议》、《中华国语音声字制》等。在方言音韵的研究方面,著有《厦语入门》、《厦语音韵声调之构造与性质》。对汉字检索也颇有研究,曾发明半周钥笔索引法。(厦门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