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都是华人”(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8日06:5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英国剑桥市威利斯路23号,有一个华人文化中心,在剑桥学习工作的中国学生学者和华人周末常常到中心来,或翻阅中文报纸杂志,或观看中文电影、电视剧,或与朋友谈天说地,有手巧的还为别人理发、修车、修电器,洋溢着一派家的温馨。提起华人文化中心,剑桥的中国学生学者无人不知。提起李炳南先生,更是无人不晓。但很少人知道,这个中心的房主就是李先生。 李炳南先生1937年生于广东番禺,1965年来到英国,先后在伦敦皇家北部医院和圣玛丽医院工作,1971年获得细胞病理学文凭。之后,他弃医经商,从事餐饮业,1979年在伦敦开了第一家中国餐馆,之后在伦敦、剑桥及告罗士打郡前后开了7家餐馆,生意越来越红火。生活安定了,李先生开始琢磨:除了做生意,自己能不能为同胞做点事呢? 剑桥有很多新老华侨。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来英国学习、交流的人员逐年增多,作为大学城的剑桥,更是很多人的首选。为了丰富华人生活、维护华人合法权益,在李炳南的倡议和推动下,1996年2月成立了剑桥华人联谊会,由李先生担任首任会长。同年6月,剑桥华联在剑桥市政府的资助下,在剑河上成功举办了由多个城市参加的端午节龙舟大赛,中国驻英使馆公使、参赞及剑桥市长出席了这次华人盛会。从此,华联会便成为联系剑桥华人的纽带。 华人不管到哪里,都忘不了自己的根,都会要求自己的子女学习中文。剑桥很早就成立了中文学校,但华联会成立之前,剑桥中文学校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几个学生家长轮流承担。李炳南先生担任华联会长后,非常重视中文学校的建设。1997年,剑桥华联成立中文学校管理委员会,开始接管中文学校的工作。李先生通过举办免费餐会等活动,为中文学校筹集经费。此后,中文学校租用剑桥地方学院的教室,聘请在剑桥工作和学习的中国学生学者担任教师,在剑桥中国学联的全力支持下,教学和教学管理实现了规范化。现在剑桥中文学校有学生100余人,开设10个教学班,教授普通话和广东话。学校周末授课,在上课期间,同时还租用剑桥地方学院的体育馆,为学生家长和其他华人从事体育活动和交流提供了便利。体育馆的租金除每人自愿交纳的一镑钱的入场费外,余额由李先生个人补齐。仅此一项开支,每年就达千镑。学校的文娱体育活动,李先生也经常赞助、参加,这位满头银发的先生,已经成为师生们非常熟悉的老朋友。经过李先生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中文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得到了普遍赞誉。 1997年,剑桥中国学联由于经费紧张,没有财力租房作为固定的活动场所。李先生得知这一情况后,慷慨相助,把私宅的一个房间腾出来,作为学联的固定活动场所,这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剑桥华人文化中心。剑桥的中国学生学者每年来来往往,变化很大,由于有了这个中心,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家。闲暇时到中心坐坐,重返剑桥时到这里看看,会见故友,结交新朋,感受一下家的温暖。 李先生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和支持剑桥华人社区的活动。每年的圣诞前夕,他都在自己的餐馆举办免费餐会,为剑桥的中国学子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以减少节日给远离故乡和亲人的学子们带来的孤独和寂寞。每年春节,他都出资组织中国学生学者、华侨和当地居民的联谊活动,举办餐会,在市中心举办舞狮舞龙庆祝活动,既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了剑桥的文化生活,又密切了华人与当地社区的关系。 李先生多年来一直热心为中国学生学者和华人服务,他深情地说:“只要生活在海外的华人精诚团结、守望相助,我们就更有力量,中华民族就更有影响力。” 这正是李先生无私奉献的强大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