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官有所畏”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06:55 大江网-江西日报 |
叶禄青 笔者以为,做一名合格的当代社会公仆,提倡“官有所畏”显得尤为重要。何为“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就领导干部而言,既然当官自然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本文所提及的“官有所畏”。 提倡“官有所畏”,实际上是提倡忧患意识,越是仕途顺利踌躇满志,就越要注意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条件优越,就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大凡一个“畏”字,往往是欲有所得,恐有所失。而我们所说的“官畏”,应有两“怕”:怕辜负党的重托,怕有负人民的期望。 其实,“官有所畏”古已有之,连风流千载的“唐宗宋祖”也有惧怕的时候。据史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外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惊慌之余,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此鸟因窒息而亡。面对谏官,虽见爱鸟死去,太宗却也敢怒不敢言。宋太祖喜欢打雀,一日玩兴正浓,一史官路过,加以劝阻,言辞犀利。太祖不听,并用弹弓打掉了史官的两颗门牙。史官不甘示弱,说要把这件事情写到史中去。这时太祖有点怕了,忙向史官赔罪。无论唐太宗怕谏官,还是宋太祖有点怕史官,他们所想到的应当是同一句话:“不自重者自辱,不自畏者招祸”。此二人最终能成就一番事业,也都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者则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在今天看来,提倡“官有所畏”是一种勤政意识。法律上有渎职罪,就是当官不尽职责,或是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当受法律追究,弄不好连吃饭的“行头”也保不住。明白了这一点,就得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对得起党和人民,是否给群众办了好事,是否正确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就得时刻反省自己,是否牢记宗旨,勤政为民,是否做了有害于人民的坏事,是否能够知错即改,及时洗刷自己身上的污点。这实际上是一种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内在动力和自我鞭策。 “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当为“官畏”的应有之义。为官有所怕,才能兢兢业业;有所惧,方可勤勤恳恳。有了临深渊、履薄冰的心态,官员们就不敢为政不勤,敷衍塞责;就不敢狂吃滥饮,腐化糜烂;就不敢结党营私,任人唯亲。正因为有了那些被查处的官员为前车之鉴,其他绝大多数干部才能更加谨慎,更加清廉。 同样,“官有所畏”也是一种自律意识。一般来说,从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都经过认真的选拔和严格的考察,同时也付出了自己辛劳的汗水突出的贡献,来之的确不易,当中甘苦一言难尽。倘若不懂得珍惜而忘乎所以,不牢记宗旨而为所欲为,犯错误跌跟斗是必然的,成功的巅峰和失落的低谷相距并不遥远。登攀往往十分艰难,而跌落仅仅是一瞬间的事。近年来一些官员因腐败而落马,不都是不知自律或放弃自律而造成的吗?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无条件地遵守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做到他律与自律的自觉结合,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做到作风更加严谨,品行更加高洁,切实树立起“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江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