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奏响发展乐章(地方经济)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09:11 人民网-人民日报 |
陈斐斐 林卫兴 浙江省三门县上坑村原是个穷村落,村里有数十位大龄青年为婚嫁发愁。可今年以来,外村姑娘纷纷“飞”向上坑,与40多位青年结为伉俪。 在三门县,随着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一批工业区迅速崛起,主动承接上海产业的辐射和转移,不仅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而且各个产业基地开始形成鲜明特色,日渐纳入“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体系,全县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势后劲。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到非典影响,但全县仍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7.4%。 绘就发展新蓝图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三门县经济社会发展尽管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但相对浙江沿海其它市县来说,却存在工业经济总量小、投入不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劣势。据测算,从该县目前的储蓄率和资本产出率来看,通过内生机制形成的GDP增长率大约只能完成县里确定的年均GDP增长率19%以上目标的2/3。 显然,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充分集聚县外要素,迅速扩张经济总量,成为三门发挥后发优势,加快赶超步伐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三门县委、县政府绘就了全新的发展蓝图:以思想观念接轨为先导,产业接轨为重点,生产要素接轨为保障,体制接轨为动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三门建设成“长三角”南翼的上海产业扩散、配套、合作基地,华东重要能源基地,浙江临港型产业基地,以特色海产品为主的农产品供应基地,旅游度假休闲基地。 “软硬”兼施打基础 为把美好蓝图转变成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三门在“投入、引进、流通、发展”上狠下功夫。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之一。三门县狠抓电力等基础设施、交通网络建设,台州市沿海高速公路三门段建设、甬临线三门段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启动,不久将构筑起县域半小时公路交通圈,并大大缩短到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城市的地理空间。此外,还积极参与“长三角”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通过网上技术市场等促成与“长三角”经济圈其它城市科技成果等的合作、交易和交流等,构建起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平台。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硬件固然重要,但服务意识、人文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也不可忽视。为此,三门县重点整治服务环境中存在的诸如“梗阻”、“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现象;切实推行二轮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一批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和精简审批事项;为重大引进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努力做到各种手续一次性办结;建立企业对政府各部门服务工作的评议机制,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等,为实现“引进”、“发展”的目标打造良好的软环境。“软硬”兼施,双管齐下,三门的经济发展面貌焕然一新,投资者的信心指数激升。今年上半年,已引进外地企业45家,投资总额达3.7亿多元。 用心用力见成效 三门县县委书记李良福说,勤劳敢干是浙江人民的美德,三门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上一个台阶,就要发扬光大这一美德,做到用心用力、创新创业。 县城西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去年11月5日才成立,这项总投资达10亿元的重点工程,在总指挥陈招远和指挥部18位同志的努力下,正朝着“政府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招商引资的平台、市场化运作的典范、城市化建设的亮点”方向发展。目前,已有119家企业等待入园,有的企业已在规划设计之中。 此外,机电、橡胶制品、医药化工、工艺品行业四大优势产业的形成,带动了一批专业工业区块的崛起,促进三门以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的姿态尽快融入“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体系。 工业化大大促进了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去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3530元,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35.7部,城市化率达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