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岁广州外销画首次回乡(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09:22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本报讯(记者卜松竹通讯员温朝晖、张任摄影报道) 从月底开始,广州艺术博物院这座富有现代气息的艺术殿堂,将迎来一次“怀旧”的画展。“18~19世纪羊城风物———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藏清代广州外销画展”将再现几个世纪前广州的历史风物。这也是这种专门出口的艺术品首次在国内亮相。 广州收藏不过200件 此次展出的清代外销画共208幅,由英国著名的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英国皇家博物院)收藏和提供,题材主要分为“制茶”、“制瓷”、“制丝”、“各行各业”、“船舶”、“植物、鸟、昆虫”六大部分。画作以写实为主,表现手法独到,是十分珍贵的城市历史绘画。 在18、19世纪的广州城内,出现了不少迎合西方顾客趣味的外销画作品。此类绘画在风格上受到来华旅行的欧洲画家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影响,并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崭新的绘画方式,在题材上广泛地表现了华南乃至中国的社会风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外销画堪称清代中国的“手绘照片”。在欧洲的博物馆中,外销画被视作收藏珍品。然而在国内的博物馆中,外销画却是收藏缺项,据说以前在广州博物馆有一件反映十三行风貌的玻璃画。近期该馆又接受了一些捐赠的外销通草画,馆藏数量也不过200来件。 据介绍,该院现藏的中国外销画约三四千张,这次在广州展出的全部是其中的精品。 茶叶丝绸瓷器描绘最多 这次画展反映最多的,是18、19世纪广州的市井风情。当时中国,特别是广州的茶叶、瓷器、丝织品风靡欧洲,西方人希望能够了解这些“不可思议”的产品生产和加工的过程,“制茶”、“制瓷”、“制丝”三个系列便是为满足西方人的好奇心而绘制。 此外,“各行各业”系列综合描绘了广州口岸的社会众生及独特风俗,是极具视觉观赏效果的市井风俗画卷和重要的社会文化史资料。 展览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植物、鸟、昆虫”这一系列。它们描绘了华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既是具有科学价值的动植物学资料,又突出地体现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与中国传统花鸟绘画相互融会的审美效果。 史料记载,“18世纪时,欧洲掀起了一股爱好中国植物的狂热,人们甚至荒谬地相信,中英合璧的花园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奥秘……” 小资料 外销画,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绘画艺术。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的年代,前来中国经商贸易、旅游观光的西方人,回国时往往会购买一些绘画作品,作为旅游手信或收藏,有人形象地将其比作当时的中国“明信片”。它们在英国以及欧洲各地广泛流传,成为西方人认识古老中国的重要媒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