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该不该在教师家寄读 六盘水“寄读现象”调查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09:55 贵州日报 |
民间寄读现象 做酒生意的白先生没少为女儿费心。两年前离婚后,8岁的女儿和他一起生活,既当爹又当妈可不容易。得知可以在教师家寄读并考察了寄读环境之后,他让上二年级的女儿住进了老师家里。 和白先生一样,离异的李女士认为这种寄读方式帮了自己大忙。离异后,李女士独自带着9岁的儿子生活了一个月,就觉得疲惫不堪。为了能及时赶到双水开发区去上班,她早晨6点半就要起床为儿子准备早餐和午饭。不过,起早床还是其次的,她非常忧虑的是,没有自制力的孩子经常在放学和母亲回来的时差中光顾游戏厅。今年3月,李女士下决心将儿子放在老师家寄读。 寄读学生不仅有来自离异家庭的,也有来自想让孩子接受严格教育的商贾之家。 这种民间寄读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工作节奏加快单位纪律考核又较严格,孩子的接送和中午吃饭问题成为家长头疼的大事,当地又没有可供选择的寄读学校。于是,每逢新学期开始,市中心区的一些老师就忙着接收寄读学生。而且,寄读学生从以前的一两个变成四五个,寄读地点也从老师自己家里转向租借的专用房屋,有的老师还请来保姆专门照料学生生活。 小学生寄读收费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寄读,收费在每月300元到400元之间;一种是中午半寄读,收费在每月150到200元之间。中学生寄读收费要高得多,而辅导英语等学科的收费则更高。 家长细说寄读 白先生不时忙里偷闲,暗查女儿的生活起居和学习情况,发现女儿不仅饮食上不再挑三拣四,还变得有说有笑了,原来内向而沉默寡言的性格变了不少。有一个小保姆照顾4个学生的生活起居,并且负责接送。晚上,老师在一旁对学生作业进行指导或检查。 李女士说,儿子寄读之后,因为环境变了,有小伙伴而不再感到孤独,一些诸如撒谎、懒惰之类的恶习也在老师的督促之下改掉了。 情况比较特别的是关先生。他自己工作很忙,家务事全落在了妻子身上。儿子上学后,接送任务也由妻子承担,妻子对此颇有微词,因为她也有自己的事业。随着孩子升入高年级,双方既无暇顾及,而双方父母溺爱孩子的方式又被否定,夫妻关系一度为之紧张。但儿子寄读之后,关先生发现儿子比在自己家懂事了,学习生活也相对有规律了。 采访中,也有家长婉转表示,其实自己对这种寄读方式也不是很满意,但因为公办学校没有提供可选择的机会,只好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有更好的寄读环境,也就不会选择目前这种方式。 教师是不是不务正业 供职于某事业单位的任女士认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是老师的天职。因为多收了少数学生的钱,就对这部分学生另眼看待是不正常的现象。”她说,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应把有限的精力全部用在学生身上,才无愧于这一光荣称号。人民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不仅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和家访等,如果收了寄读学生自然就得拿出一部分时间,晚上该干的事情自然要受影响。她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说,老师有限的精力被分散了,对其所执教班级的学生来说,也是件不公平的事。 在市机关单位上班的李先生认为,公职人员不准搞副业是有关规定早已明令禁止的。老师这种收留寄读学生的行为应视为搞副业,也影响老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不过,寄读学生家长对这些观点表达了不同看法。白先生和李女士认为,从寄读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安排来看,老师无须投入太多的精力,对其正常的工作应无多大影响。关先生不同意用副业这个词来界定此种行为。寄读虽然以一定的报酬为条件,但寄读学生的生活一般不由老师亲自照顾,老师只是白天督促学习晚上指导,对老师的正常教学应无太大影响。 主管部门的态度 据了解,对于此种寄读现象,市教育局表示坚持反对。8月25日,还曾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事传达相关规定。 9月8日,记者来到该局监察室。敲门之后,有人打开,但并没有让记者入内,听记者陈述采访要求之后,对方回答说:“某报已经报道过,你去找他们吧。”由于该报也因故未能对所谓相关规定及制订依据作披露,记者继续要求了解具体内容。进入办公室后,另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是刚轮岗过来的,对情况不熟悉。记者遂提出,能否看看文件,得到的答复是,文件柜到处都是文件,不熟悉不知该从哪找。 一边是传言中的强硬姿态,一边是对记者讳莫如深。记者深表困惑。不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管是赞成方还是反对方,都提到一个共同关心的焦点,必须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设法满足有寄读意愿的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刘红霞 肖郎平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