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历史记录项目形形色色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10:14 广州日报大洋网 |
本报综合报道玛丽·马歇尔·克拉克是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办公室的主管,她认为,或许由于现在的文化现状使大众传媒消蚀了个人的色彩,所以让个人讲述自己故事显得很有必要。她说,口述历史见证了每一个独立个体独特的个性,可以体现他们的“性别、文化、种族和工作”。 便携式录音机的发明让个人录音成为可能。上世纪30年代最有名的一个事例是政府出资资助“公共事业促进局”雇用300位作家采访2300名曾当过奴隶的黑人。这些录音资料成为研究非裔美国人历史的学者们的无价之宝。 最近,美国大牌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创建的“大屠杀幸存者视觉历史基金会”对约51000名大屠杀幸存者进行了录像,他们讲出了自己的可怕经历。而隶属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民俗中心也赞助一个“老兵历史项目”,开始收集从一战到1991年海湾战争之间老兵的口述回忆录。 除了这些大型的个人历史记录项目外,还有一些小项目在记录着各色生活状态。比如,有一个项目专门记录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在全美各地,各个城镇和历史协会都在对当地普通公民的生活进行记录。 回忆片断提供生活证据 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镇,也活跃着一个口述历史项目。该项目的负责人凯西·奥格顿认为,这些回忆片断可以提供过去生活的证据。自从1973年以来,该镇目前已录制收藏了700多个回忆片断。 其中一个片断是一个人回忆了1938年飓风袭击该镇的经历。当时只有14岁的他和一位朋友在防波堤边行走时,一个巨浪把朋友卷进了海里。他的朋友赶紧抱住一根电线柱,他扔了根绳子把朋友救了上来。他的妻子在听到这个片断后,说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本文文字:如嘉) 有望成通俗文化 本报综合报道 艾西表示,他的理想是终有一天,子孙后代可以在网上像交换音乐一样互相交换 MP3格式的口述历史。 拉比诺维茨和艾西都强调,他们为还活在世上的人们建立档案,是希望将来有用处,也能给别人带来欢乐。他们不希望自己制作的东西成为装在鞋盒里的几盒录像带,没有人去过问它。 拉比诺维茨还表示,每一个人都是一架通向过去的独一无二的桥梁,如果不保留下来,将会随着一代人的逝去而消失。他说,每一个人“可能是唯一一个目击者,唯一一个与过去事件的联结点”,所以记录这些历史过程“非常重要”。 拉比诺维茨说:“我们脑中充满了媒体留下的画面,我担心我们在遗忘,在抹去历史。”他认为,如此下去,人们有失去自我身份的危险,只是把自己的身份放在别人讲述的故事中,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集体记忆,而非个人记忆。他认为,对于家庭成员来说,普通人的故事比名人故事更重要,更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