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王晓京:中国民乐东渡扶桑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10:20 中国新闻网 |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联系电话:88387124) 作为职业经纪人,必须懂这个行业的所有环节:你要能判断他们将来会不会红,现在国内哪些制作人、乐手最好,哪些电台收听率最高,与演出商、电视台导演搞好关系…… 9月8日深夜,在前“黑豹”乐队主唱栾树的录音棚里,王晓京正在忙碌地为“女子十二乐坊”的新专辑做前期录音。 2001年7月组建的女子十二乐坊,是王晓京经过四年的沉寂和起落,调整思路后的新产物,走的是声色并举、“视觉民乐”的新路子,被称为中国民乐的“性觉醒”。12名美少女都是古筝、琵琶、二胡、扬琴、笛子等中国古老乐器的行家里手,有的还能演奏罕见的葫芦丝、独弦琴、吐良等少数民族乐器。 经过两年多的打磨后,今年7月24日,女子十二乐坊的专辑在日本首发,至今已卖出了80多万张,正在向“双白金”迈进。 从经纪人到投资人 王晓京从1988年开始涉足音乐圈。先是做崔健的经纪人,1994年创办“星碟”后,担任过指南针乐队主唱罗琦、陈琳、江珊等歌手的经纪人,参与了廖百威、刘海波、陈红专辑的制作。在流行音乐圈的经纪人中,王晓京出道最早,但现在他更愿意记者称他为“投资人”,而不是经纪人。 作为老一辈音乐人,王晓京的经纪历程和音乐思路有明显的脉络可寻。所谓的“穴头”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其实就是现在文化经纪人的雏形。他们大都是与文艺圈混得烂熟的人,有演出时临时召集歌手,从中抽取一定的报酬,多是跑单帮的,相互间没有固定的合作关系。 当王晓京与崔健合作,帮他处理一些事情时,对经纪人还没有什么概念。那时候媒体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摇滚乐的演出很困难,观众都靠打电话联系,喜欢摇滚的大多是老外和少数在外企工作的中国人。王晓京就自己动手画些传单什么的,到大使馆、外国公寓张贴。他印象最深的是崔健在北展的第一次演唱会,从决定到演出只有不到20天的时间。还有后来的北京亚运会百万募捐全国巡演,至今提起仍让王晓京激动不已。 做了几年摇滚经纪人后,王晓京逐渐转向了流行音乐,经纪的几位歌手当时都很红。“但从1996年开始,国内流行音乐开始走下坡路,歌星和唱片都出不来。这时,我就在思考是不是该走新路子。” 是音乐人,更是一名商人 女子十二乐坊是王晓京多年积累沉淀的结果。1995、1996年的时候,他就在思考怎么把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结合在一起。到1997年,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在保利剧院演奏钢琴时,身边有一位中国乐手在拉二胡,被王晓京看在了眼里。1999年,北京掀起了一场新民乐运动,尝试在民乐中加入摇滚等现代音乐元素,王晓京的思路日益清晰。 2001年女子十二乐坊成立后首次公演,因为耳目一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当年就入选了春节联欢晚会,并由此引起了日本唱片公司的注意。首张专辑,日本公司从宣传、包装到制作共投入了1.5亿日元,一首主打曲不惜录上十几天。 乐团成立后,如何选择制作人、怎么宣传包装、在什么地区打榜,众多问题接踵而至。由于有多年的积累,王晓京做起来得心应手。他说,作为职业经纪人,必须懂很多事情,了解这个行业的所有环节:你要能判断他们将来会不会红,现在国内哪些制作人、乐手最好,哪些电台收听率最高,与演出商、电视台导演搞好关系将来上节目方便等。良好的创意,理顺行业里的众多社会关系,商业上的运作和包装……经纪人要做的事很多,不像想象中的只是联系买卖双方那么简单。 在中国,艺人与经纪人翻脸的事太多了。有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十二个女人就是四台戏,而且在中国随着明星的“腕越大”,经常是“身体越来越差、脾气越来越大”,但王晓京与女子十二乐坊的关系一直处得很好,经纪十二个人比弄一个歌星还轻松。 这与乐手们的出身有很大关系。在入选女子十二乐坊前,她们要么在民乐团上班,要么大学刚毕业,与社会没有多少接触,过的是集体生活,没染上什么恶习,心地都比较单纯。更重要的是,十二个人在乐队中的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非你不可的东西。年纪大的会起一些老大姐的作用,但大家享受的待遇都一样。实在不行,可以换人,实际上乐手已经换过几个了,但中国学民乐的漂亮姑娘多的是,王晓京不愁没人替换。 目前女子十二乐坊已经接到了来自香港、美国、欧洲等地的演出邀请。明年年初,她们将在东京著名的五道馆演出。五道馆的地位就像北京的工体一样,是任何艺人梦寐以求的舞台。王晓京现在的目标是争取让女子十二乐坊打入明年日本的红白歌会(日本新年的传统节目,当红歌星分成红白两队飙歌竞赛),甚至拿到格莱美奖。 谈到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王晓京说:“我是音乐人,更是一名商人,中国民乐走上国际,靠的是音乐本身的魅力,但也少不了现代的商业化包装。” 但是归根结底,王晓京的音乐功底起到了关键作用。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前做音乐时,鼓一起,贝司、吉他、电声一进,我一听,就能知道是什么东西。”1996年后王晓京也曾试图搞影视,结果发现电影电视不仅没有音乐好玩,而且他也不懂。这段弯路让他深刻地认识到:做什么都要专业。结果,他还是做了音乐,而且成功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李剑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