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人:不要单干了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11:44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
现在创业不乏有想法的人,有技术的人,有专利的人。现在缺的是能把想法、技术、专利付诸于实践,最终变成生产力的人。尤其是专利,许多拥有者拿着四处融资,却屡屡碰壁。为此,很多专利权人颇有怨言:为何金饽饽,就没有人识货呢? 记者就碰到过几个这样的人。一个拥有电子卡锁新型实用专利,可是找了几家锁厂和锁具市场,都没有融到资。一个拥有某种医疗产品的专利,另外一人拥有三面可刷可撤换牙刷的专利,虽然他们都声称已有数家投资商对他们的专利感兴趣,可是直到今天,都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境遇呢? 专家认为,许多专利之所以变不成钱,除了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尚不发达和完善之外,部分专利本身可能也不具备开发价值,企业不愿买。国外经验表明,80%的创新主体应该是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而在我国,指望以中小企业为主转化专利,还不够现实。因为,“融资”和“信用”这两个重中之重恰恰正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大型企业虽然资金雄厚,有相当的创新能力,但是它们常用的技术进步手段却是直接收购优秀的且已有一定市场的创新型小企业。指望风险投资公司,也不够现实,一是它们的要求高,专利权人往往难以满足,二是经过前几年的试水,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处于亏损状态,现在不敢轻言投资。这也是许多专利权人为什么拿着专利却感觉“报国无门”的重要原因。 专家还认为,除了配套体系之外,许多专利权人本身也存在着问题:专利权人由于大部分是搞技术出身,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都会有限制;专利权人的社交圈子毕竟有限,而且视野有限,发明创造很多都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造成有的技术成果与市场脱节,难以得到转化;还有部分专利权人对自己的成果抱保守态度,害怕别人窃取其成果,宁愿自己搞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也不吸引投资去扩大生产规模。 而实际情况是,许多专利权人不是不需要钱,而是急需钱。可是,当企业或者风险投资公司提出要参股或者相对控股的时候,许多专利权人都不答应,而是希望自己“独吞”。记者碰到的三四个专利权人都是因为这种原因而没有融到资。专家指出,正是这种心态,将许多专利扼杀了。本报记者刘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