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灌木沼泽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11:53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
巩峤 我们正在由单向索取、掠夺和防范式的征服自然,转而正确地看待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从一些新闻报道的内容、口吻和数量上就能看出来。近来,大家可以不断看到,人们正在纠正过去对诸如洪水、灌木和沼泽等一些自然物的错误的或不准确的看法。 面对年复一年的防汛压力,尤其是在今年我国干支流相继发生多次洪水、下游防汛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黄河水利部门科学调度、防用结合、拦蓄洪水,实现洪水资源化,初步实现了减灾和洪水资源化双赢。“黄委会”有关人士说:过去,人们把洪水等同于猛兽,洪水一来,就想赶快把它赶走;但洪水也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缺水的黄河流域,洪水资源化的客观要求,比其它大江大河都要强烈得多。 其实,早在多年前就有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们所热衷的,就是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把宝贵的水排到海里,然后,再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去抗旱,周而复始地干“傻事”。多年来,这层“窗户纸”就是无人捅破,导致人们年复一年地花钱干蠢事,导致一种令人心疼的恶性循环。这里,既有经济能力的原因,更有认识上的原因,普通人大多是得过且过,官员则更多地关心自己的乌纱帽,所以,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人们宁愿在每次汛期来临前,把水库放空,以备不测,也不愿再多花些钱多修点水利设施,使蓄集洪水的能力更大些。至于以后遇到干旱是否有水可用,则是次要的,至少与己无关。 洪水绝不是废水。据前些时间的报道,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淮河流域就向海里排放了200亿方洪水,按现在许多城市原水的价格,这些洪水至少值200亿元人民币,而如果按一方水几元的后续产值,等于我们白白放弃了上千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这还不算为排泄这些洪水的巨额耗费。 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正在从误区里走出来,认识正在迅速提升。比如,针对一个大型城市准备花费30亿元人民币扩大排水系统的规划,专家进行干预并建议,在一个地下水漏斗不断扩大的缺水城市,如果可以花20亿元进行雨水综合利用,为什么要花30亿将雨水一排了之呢?专家测算,如果综合利用,完全可以实现雨水零排放,而且可以节省投资10亿到15亿元。 几乎在转变对洪水的偏见的同时,人们也在改变对过去从不放在眼里的灌木的认识。据报道,从今年起,在对森林覆盖率的统计中,第一次把只配当柴烧而且任人践踏的灌木计算在内。灌木丛堂而皇之地入闱森林行列表明,今后,谁再跟灌木和“杂草”过不去,就有可能触犯法律。这一观念的变化,对我们这个缺绿的国家,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还有,过去常常被人们丑化的沼泽地,现在也渐渐地改善形象,正在上升为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湿地”,甚至是美妙的风景地。前不久,我市胶南就放弃几亿元的短期收益,下决心不搞所谓的开发,对一片近一平方公里的湿地强化保护,并适度地扩大。可以说,胶南人的眼光,有远见,有水平,令人钦佩。历史将证明他们这一决定的高明。 千万不要小看了上述这些认识的变化。对于过去的无节制索取、掠夺式的开发和破坏,这一转变,是一笔无可限量的财富,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其实,只要我们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给予大自然以休养生息的空间和时间,大自然就会加倍地回报我们。 记得曾看过一则报道,有研究人员在成吉思汗故乡一片严重沙化的草场围网封育了4万亩,自然的力量居然让研究人员也大吃一惊,既没有人工管理,也没有搞什么飞播,草场自身迅速恢复了活力,一米多高的牧草,不仅遏制住了沙漠的推进,而且消失多年的物种如野免、狐狸、大雁和灰鹤又回到了这片久违的土地上。上了年纪的人说,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多少年没见了!一篇对此进行评述的文章题目是:“与大自然讲和”。 不吝笔墨对洪水、灌木和沼泽说这许多好话,相信更多的人也会有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