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热”该降温了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3日07:08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
择校,是当今教育界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一个热门话题。面对“白热化”的就业竞争,知识改变命运的现象已经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来。在常人看来,谁的孩子能进入一所一流学校,谁就为自己的孩子在竞争的起步阶段先赢一步。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引发了大面积择校的社会现象,高价择校周而复始地上演。 如今,孩子去哪里上学几乎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高价择校的家长们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平时节衣缩食,面对高达数万元不等的择校费毫不吝惜,其中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北京的张先生在三年前为女儿挤进市重点中学,可谓“脱过一层皮”,当年女儿进入了计划外指标线,但由于人数多,竞争激烈,张先生“探消息,找关系,托熟人,四处筹钱”,整整一个假期,弄得心力交瘁。但为了女儿升学,他心甘情愿。值得欣慰的是,张先生的女儿今年考上了本科分数线,功夫总算没有白费。 同样是3年前,广州从事教育工作的王女士费尽周折,把儿子弄进一所市重点中学,由于儿子基础不太好,学习相当吃力。自从上了重点中学,过去性情活泼的儿子变得沉默寡言,有时功课压得他连饭都吃不下。看着日渐憔悴的儿子,家长又是着急又是心疼。到儿子上高三,正处于关键的冲刺阶段,可儿子的自信心早已荡然无存,一次又一次测验考试失败,令他差点儿不敢步入高考的考场,结果自然是败下阵来。“早知道孩子心灵这么脆弱,我就不去追这股择校风了,真像做了一场恶梦”。谈到这里,伤心的王女士眼圈红红的。 面对择校,很多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了困惑。很多事情可谓“物极必反”。应该说,择校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过分迷信“名校”,而忽视了最为根本的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的本质,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不断发掘、刺激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与热情,这才是“师道之本”。离开了这一点,离开了学生本人的主观能动性,再优秀的老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 “择校热”从根本上反映了公共教育资源在配置上的不平衡,尽管它的存在有一定社会市场,但留下的隐患是显而易见的。“择校热”现象的盛行,让学生从小就体会到现实中的金钱、权力、关系的重要性,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常会使学校教育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这种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需要强调的是,国家教委曾三令五申禁止各地学校乱收费。最近,国家教委又出台了一套新政策,对各地学校特别是名牌学校乱收费现象将采取严厉的惩处措施,这无疑将有助于制止或减少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校与校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永远不会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满足不了广大群众急切提高知识水平的要求,所以,择校现象的存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但要多一份理性,让孩子们多一份选择。万贵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