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加工制造业“蛋糕”做大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5日05:13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
今日的芜湖,在人们的眼里,不仅是安徽重要的商埠,更是安徽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以奇瑞为龙头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以美的、实达为重点的电子电器产业,以海螺为骨干的新型建材等,已成为芜湖三大支柱产业,加工制造业为芜湖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迎接转移抢占先机是关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加工制造业的重心开始向我国转移,国内东南沿海地区的加工业也在向内地转移,为迎接世界范围内产业梯度转移的浪潮,国内很多内陆城市都提出要建设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芜湖能否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呢? 加工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居各行业之首。20世纪中期,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工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造就了亚洲“四小龙”。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承接了世界产业梯度转移,经济快速起跳。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崛起就是明证。 芜湖发展加工制造业到底有哪些优势呢?从区位上看,芜湖是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之一,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边缘,与经济发达的江浙沪毗邻;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芜湖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交通优势更为突出。芜湖的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发展高耗能、高耗水、大运输的加工制造业增添了重要的砝码。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使芜湖能够在迎接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浪潮中,率先“冲浪”。 从产业基础上看,芜湖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工业化水平较高,为发展加工制造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省实施皖江开发开放战略,芜湖就把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并形成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看,芜湖处在合巢芜经济圈和马芜铜经济圈的结合点上,最有希望成为这两大经济圈的增长极。同时,芜湖毗邻南京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芜湖为中心的四小时交通网,拥有3亿多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三角”经济圈对接,借助外力、启动内力,通过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投资“双轮驱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芜湖制造”科技创新是助推器 如何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芜湖市计委总经济师陈奎典认为,建设现代化的加工制造业基地,首先要在“先进性”上做文章,培育一批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打响“芜湖制造”的品牌。 目前,芜湖已形成汽车及其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且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去年,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6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3%,带动和吸引配套企业80余家。奇瑞的崛起被誉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匹“黑马”。2002年,奇瑞轿车产销50155辆,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4.7%,跻身中国轿车业8强之列。围绕奇瑞轿车,芜湖现已聚集50多家中外配套厂家,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以美的空调、实达电脑为代表的电子电器,近年来也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美的、日立、科龙等知名大企业落户芜湖,使芜湖目前的空调器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台,成为国内重要的空调器生产基地。此外,芜湖的新型建材目前已在国内独占鳌头,形成了海螺型材、华亚塑胶、德国可耐福石膏板等建材工业群,海螺型材成为国内最大的型材生产基地。 芜湖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程晓苏告诉记者,建设现代化的加工制造业基地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早在1998年,芜湖就被列入国家科技部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并建立了国家级科创中心。目前,已有72家企业进中心“孵化”,项目涉及电子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引进了40多名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一批高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2002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2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的17.1%。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是芜湖提升加工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又一重要举措。目前,芜湖市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全市确立了7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5家信息化应用项目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提高企业设计、制造、生产控制和管理自动化水平。 借力起跳深化改革是动力源 “目前,‘长三角’加工制造业正重新洗牌,一批加工制造业正陆续向内地转移。芜湖应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迎接辐射、借力起跳,加快融入‘长三角’。”谈到芜湖的发展思路时,上海市社科院企业研究所的李正图博士如是说。 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除了要有产生聚集力和品牌效应的支柱产业作为支撑外,还需要有一大批充满活力的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和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芜湖市全面推行国有、集体企业战略性调整,以企业改制为突破口,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资产重组,与外地优势企业嫁接,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有着80多年历史的芜湖纺织厂被福建升汇纺织投资集团整体?蚨虾螅刮吆姆闹抵叵稚>菸吆芯澄臣疲?1998年以来,芜湖市改制退出国有序列的企业达70家,其中向外地优势大企业出售国有企业30余家,盘活资产50多亿元。昔日的“包袱”变成了招商引资的载体,改制为芜湖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利用园区招商,“借力起跳”。芜湖发挥国家级开放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一类口岸、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四大优势,招商引资连年喜获“丰收”。西门子、日立等1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芜湖落户,美的、科龙、万向集团等16家上市公司在芜设立生产基地。芜湖开发区10年实际利用内外资累计达150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新建和投产的工业企业150多家。 做大做强当务之急是扩大产业群 走进芜湖经济开发区,看到的是一条条笔直宽广的马路,一座座现代化的标准厂房。十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奇瑞、美的、海螺等全国知名大企业落户开发区,奠定了芜湖作为我省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基础。 芜湖的加工制造业已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下一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做大做强? 有关专家认为:芜湖应当围绕已形成规模优势的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扩大产业群,延伸产业链。首先,要抓住当前国内轿车市场迅速扩张的机遇,做大做强“奇瑞”,抢占汽车产业制高点,确立芜湖在长江经济带“汽车工业走廊”的重要地位。其次,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交通和港口优势,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和特色物流园区,为加工制造业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和一个低成本的运营环境。第三要构筑人才高地,营造一流的创业环境,吸引大批高科技人才来芜创业,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众多的高级“蓝领”,使其成为芜湖发展现代化加工制造业的中坚力量。本报记者沈宫石余晓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