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进希望之光的洞中苗寨(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5日14:12 贵州日报 | ||
秋高气爽,如画的风景从车窗外闪过,到了小穿洞便没了车路,沿着崎岖的山道向上攀登,来到半山腰,有一片葱郁的竹林掩映着神奇的洞中苗寨,洞高约60米,洞宽115米,地势外高内低,面积有近两个足球场大,20户、89口人分居在洞中前部的两边,全是没有屋顶,用竹篱笆做墙的木建筑。光线从巨大的洞口照入,洞里苗寨尽收眼底,洞内有袅袅炊烟,不时还传来隆隆的碾子声和着织布机清脆的开合声,还有学生的朗朗书声,真是别有一番洞天。 家在乡镇的杨正学老师,1982年就在这里办起了中洞小学,现在已发展到124个学生,四个年级,是覆盖周边村寨的教学点,他也成了校长。虽然条件艰苦,但杨老师和其他三位老师表示,为了山区孩子能有上学机会,要继续干下去。 2003年秋季,中洞苗寨小学第一次迎来了一位外省的支教老师。她叫王东灵,一位年轻的河南姑娘。毕业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卫校,此后到三门峡市一所职工医院化验室工作,收入也不错。在家里东灵排行最小,是父母最疼爱的掌上明珠。与贫困的麻山地区相比,河南三门峡市的条件要优越得多,是什么力量促使王东灵到条件艰苦的中洞苗寨支教呢? 采访中王东灵说,“其实以前我从不知道中洞苗寨,更不知道苗寨的小学。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一名北京的志愿者远赴云南边陲小镇支教,并利用假期回北京打工挣钱为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具。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教育文化欠缺的落后地区的孩子,看后很受感动。” 此后关于西部教育的新闻,她一直关注着。她下定决心,要为西部教育作一些贡献。今年5月,王东灵在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看到了关于紫云中洞苗寨教育的报道后,立志赴中洞义务支教。此后她即与紫云自治县教育局和中洞小学取得联系。就这样,王东灵向医院请了长假,给父母留下了一封告别信,于今年9月2日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洞中苗寨。 因为师资不足,王东灵和其他老师们总是连续上课,上完一年级又上四年级,或是二三年级,每天不少于6个课时,工作相当辛苦,因不能下山买菜,常常只能吃干菜,住宿上学校无法解决,王东灵就在一张姓村民家的木屋里借宿。但王东灵对此却并不在意,她说自己苦累不是大问题,重要的是能让孩子多学些知识。 目前,洞中正忙着新学校的修建和拉电进洞工程,是社会资助30多万元进行的。镇干部告诉记者,他们不再考虑将洞中人家搬出,准备规划搞好洞中环境,引导农户调整经济结构,开发旅游。“最后的穴居部落”、“神奇的洞中苗寨”已成为洞中人家的金字招牌。镇干部们表示,要保护并利用好这仅存的人文景观活化石,开发好旅游业,以造福群众扶贫山村。 作者:李勇陈俊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