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到底谁害怕民声的真实与开放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30日00:44 人民网 |
“这是我的灵魂跟你的灵魂对话,我们是平等的。”这句话大约是出自《简·爱》吧。如果用在网络评论上,也很合适。网民在新闻后面跟帖留言,自由地表达心声,这是可喜的民主的声音。如果有人因为接受不了某些网民的言论就呼吁“封杀”,就要居高临下地教训与之“灵魂平等”的网友,则是霸道和可怕的。谁都不能无视别人说话的权利,谁都无权封杀任何“异己”的观点。 最初从人民网上看到这篇要求封杀“垃圾网评”的文章,就感觉有话要说。当我从9月24日的《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再次看到这篇《网站不是“筐”》时,感觉这话不能不说了。这种从官方媒体发出的“封杀”之声,让人隐隐有一丝担心,担心这类“一面之辞”会误导某些职能部门的判断,反而不去听取那些广泛的民声民意,“喧宾夺主”地采信某些偏激的个人言论。网民的意见当然也是民意,应该给予更多的尊重。 这篇文章的作者因为网友对其母校的学生有些不敬之辞,就产生了反感,甚至说:“其阴暗、无聊、肮脏的心态昭然若揭。”这话实在是言重了。虽然其母校的女研究生跳楼自杀原因不明,但网友对死因做一些猜测和判断也并不为过,基于事实的分析与死者的人格毫无干系,为调查此案真相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有什么不好呢?现实有时就是残酷的,为什么不可以说出来呢? 如果文章作者是一个局外人,我倒可以相信其感受和观点有几分理性。但是作为一个当局者,因为有人对自己的母校不够恭敬就要提请有关部门予以封杀,我便有理由怀疑其立场是否客观公正。 曾经有一位青年演员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他已经好几年不上网了,就是因为看到网友的评论对他不够恭敬。他可能是太习惯于“追星族”的追捧了。网友的批评,与这些盲目追捧相比,哪一种更失去理性?还曾有一位女歌星在网上开展一个月的“倾诉秀”,引来网友批评如潮。与其拒绝网友的批评,不如反思自身的问题。 对于网络的真实与开放,我们首先应该感到欣喜,它还需要我们的悉心呵护,更得多一些宽容,切不可因噎废食。比如在我一篇支持洋工人进入国内制造业的文章后面,有网友骂我“你是不是刚从疯人院里跑出来的”,对此我不但不生气,还要表示欢迎。首先请别据此举动就以为我真是从疯人院跑出来的。即便网友跟你开个玩笑,又何必太当真呢,这就和老外对奥运会徽的赞美一样,我们也不必太当真。邵道生先生在《欢迎“互联网式的民主”的“社会实验”》文末说:“一些‘理论家们’经常将枝节问题小题大做,用它来误导领导,结果让一些好的政策、好的‘社会实验’不了了之,无功而返。”诚哉斯言,“互联网式的民主”的确“是会促进我国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的!”目前,可供老百姓说话的地儿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网民也是群众的一部分,谁也没有资格诋毁民声的真实与开放。 相关文章: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