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不会限制私家车上牌(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30日09:40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关于道路交通 现在塞车只是局部现象 记者:“三年一中变”以后,广州的道路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近广州市的某些地方又出现了塞车的现象,请问有什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林树森:这只是局部地区的堵塞,主要在天河北一带,造成这种堵塞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人流、车流大量增长。几年来广州以内环路为中心构筑快速道路系统,解决了东西南北的畅顺问题,但老市区交通堵塞的问题要等到抽疏后才能彻底解决。市委、市政府对于部分地区交通堵塞的问题非常重视,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拉开城市布局改善交通 在新区没建成之前,先用限制摩托车的办法。几年以前,广州已经出台了限制摩托车上牌的措施,希望把空间腾出来,这批车现在才到期报废,预计将对交通的疏散有一定的作用。 天河北也有交通改善方案,关键还是资金,虽然今年有170亿元的城建投资计划,但除去建地铁、治理污水,拿来修路的钱还是不够。资金调度有轻重缓急,目前广州市委、市政府正集中力量大力推进地铁的建设,到2020年再建200公里(全球有200公里地铁的城市不超过10个),相信随着地铁的陆续建成,将城市布局拉开,广州的交通也将得到改善。 摩托车给私家车让路 记者:私家车的增加是造成广州部分地区交通堵塞的原因之一,广州是否会限制私家车上牌? 林树森:广州不会限制私家车上牌。为了使广州的交通畅通,广州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限制排气量1.0升以下的微型车上路以及限制摩托车上牌等,但是从来没有限制过私家车上牌。目前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加快道路建设、建停车场、建新区。在广州市的“十五”规划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修路,广州地铁的开通就是为了使广州人能快捷地上下班。广州最终一定会解决道路交通顺畅的问题。 关于重点工程 机场明年6月搬迁没问题 记者:广州新机场、南沙港是世人瞩目的重点工程,目前的建设情况如何? 林树森:新机场的整体土建和室内装修,10月底到11月初可以基本完工。前几天晚上跑道和飞行区已经亮灯了,10多平方公里的灯光很壮观。按照现在的进度,10月20日将进行校飞,就是让飞机飞一下,测试导航和机场的参数。估计到今年年底,导航系统可以调试完善,之后就会进行长时间的空转运行。机场方面说想明年6月份完成搬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建南沙港不是要和谁竞争 林树森:今年年初,国务院批准了南沙港项目,共4个5万吨泊位。南沙港的水深等条件好过黄埔港。广州一直是以港兴市,2000年的繁荣都源自黄埔港。但是黄埔港的发展受到两方面限制:一是水深不够,一些大吨位的船无法开进来。二是设计能力严重滞后,现在一年的吞吐量达到1.8亿吨,超过了黄埔港8000万吨的设计能力。 建南沙港的另一个考虑是解决工业污染问题。现在广船、广钢、广重等重工业都在芳村区内,芳村想建成“水秀花香”的新城区,这么多烟囱在那里,何来水秀花香?重工业在城区势必影响市区环境和珠江水质,必须搬走。最理想的地方是临海,可大大降低成本。临港工业没港口就无法发展。因此,建设南沙港完全是为解决广州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要和谁竞争。明年9月份南沙港可以建成。 空港和海港是大都市硬件 记者:新机场和南沙港对广州中心城市地位有何作用? 林树森:全世界大都市中,拥有空港或海港的只有10多个,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就更少。广州作为中心城市,没有空港和海港不行。目前,全国有三大枢纽港,一个是北京,一个是上海,再一个就是广州。广州新机场建设花了200个亿,其中机场本身建设花了140个亿,还有48个亿用来建南航基地,该基地绝大多数是货运,广州作为货运中心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有了空港和海港这两个硬件基础,广州建成国际大都市就更有把握了。 62亿建会展中心是值得的 记者:随着大批重点工程的建设,广州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何利用这些重点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林树森:会展中心花了62个亿,周边建了三个大公园,在新区建一个新建筑可以带动周边环境升级,奥体中心也是这样。最终如何用,还是要看业主。 我认为,广交会的投资建设是值得的。因为广交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展”,对广州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老的广交会存在摊位不够、高度不够等问题,与“中国第一展”不相适应。相信广交会建成投入使用以后,将不会再出现“炒摊位”的怪事。新机场的建设也是这样,广州的机场吞吐量一直排在全国的前列,但是旧的机场靠近市中心,不适宜未来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国三大枢纽机场,北京、上海机场都要进一步改造,广州既然要建,就一次性建好。很多国际大都市都看好广州机场,高起点建设最终是合算的。 关于城市建设 道路是生态城市最大掣肘 记者:在日前举行的“青山绿地”工程动员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广州打造成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之城,您认为广州要建设生态之城面临的最大掣肘在哪里? 林树森:最大的掣肘是道路建设,造林绿化只是一种程度。广州绿化可以做得更好,快速路、高速路网周边还有很多空地。广州这么大一个城市,城市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二氧化硫,工厂搬开以后就好了;另一方面是氧氮化物微尘,主要是汽车尾气问题,除汽车排污标准提高外,关键是城市道路。并不只是种树的问题。 关于城市管理 政府该管的事决不手软 记者:广州如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林树森:这个问题广州市委、市政府这几年来一直非常重视,也逐步在解决,从1997年开始,广州已经在搞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部分权力下放到区街。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地转变,该管的事情决不手软,执法部门非常强调依法办事,不断地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另外政府还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城市管理,例如,使用智能化的交通系统,科学地管理广州的交通。城市的管理在很多地方都是个薄弱的环节,广州市委、市政府将会努力地不断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记者:近期,广州对行政审批进行清理,简化了办事程序,大大缩短了批文时间,社会反响很好。接下来,广州市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改善经济软环境,体现政治文明? 下放权力提高政府效率 林树森:市政府改革审批制度也不是最近的事情了,分了几个阶段做,最后剩下了500多项,是因为有很多东西是中央和省要求广州必须有这样一个审批程序,他们才进行审批,不是广州市能够全部决定的,否则的话,现在只会剩下很少很少的项目了。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要从5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是依法行政。政府的所有行为,包括审批等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来执行。其次是政府应该是透明的。广州市已率先制定和公布了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地方性法规,政府必须告诉老百姓,做了什么事情,同时这也方便市民对政府进行监督。第三就是采用一些现代化的管理形式,比如网上办公、网上政府。第四是下放权力。把一部分权力下放到区、街道,效率就会提高了。最后是必须提高政府公务员的素质。这几年,市政府招考公务员,对专业进行了限制,不是所有专业都招,有些人对此可能感到奇怪,其实广州市政府并非长期这样做,这几年这样做就是为了改善整个公务员的知识结构,合理调配人才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