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校区不够可再建一个(上接A2版)(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30日09:41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记者陈穗华、倪明、唐慧杰、周祚、叶卡斯通讯员穗宣 关于穗港合作 建穗港直通铁路促交流 记者:广东省委、省政府今年从整个大珠三角的资源和城市群竞争的高度,确立了粤港双方在合作中的定位,广州市如何确立自己的定位?在整个珠三角的经济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广州市的重点工程建设如何配合CEPA? 未来 G DP照样两位数增长 林树森:现在是在搞市场经济,竞争本来是好事。广州的中心城市地位是两千多年形成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东部沿海开放以后,三角洲地皮便宜,劳动力也便宜,所以很多的三来一补和来料加工落户珠三角其它城市,广州经济增长指数比广东平均水平还低4个百分点。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广州一步步恢复起来,劳动力产业的转移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广州经济增长明显高过广东省的平均水平。我可以保证,在未来的五年、十年,广州的国民生产总值照样是两位数增长! 高度评价广州与港澳关系 目前广州的基础已比较雄厚,作为一个中心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国际空港、海港已建成明年将投入使用,什么样的城市配什么样的基础设施,这些硬件都在广州,广州就不可能落后。 广州现在有1000多万人口,建成区面积是640平方公里,这样规模的城市世界也不多。张德江书记将广州定位为“带动广东、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大都市”,广州在三角洲中心城市的地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记者:目前广州与香港、澳门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如何? 林树森:广州与港澳的关系我向来持乐观的态度,给予高度的评价。像广州和香港这么大规模的城市,在人流、物流和金融的协作上合作得如此密切是世界上少有的。在CEPA签署以后,我认为两地的合作将会更加紧密。据称,就在国庆节期间,将会有将近10万的广州人到香港旅游,这个就是CEPA所带来的好处。 直通铁路吸引游客逛穗港 另外,我觉得广州与香港之间的合作还有三个方面可做大文章:一是广州与香港的直通铁路。早在几年前香港计划搞迪斯尼乐园的时候,我和董建华先生就曾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说,香港只有700万人口,而广州每年要接待8000万人次的游客,如果广州到香港有直通铁路,半小时就可到达,那么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香港去旅游; 欢迎联交所在穗设办事处 二是关于南沙科技园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的问题,香港一直很重视高新科技,其优势在于资金充裕; 三是CEPA的签署在证券方面有两个相关的内容,一、降低了门槛,二、允许香港联交所到北京设立办事处。其实,在这方面,广州和香港有可以合作的地方。目前,广州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广州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8132.44亿元,广州的市民到香港炒股票和广州的企业到香港上市,手续都比较麻烦,如果联交所能在广州设立办事处,广州的居民和企业将会受益。我们曾经找过香港联交所,希望他们在广州设立办事处,他们对此也很感兴趣。 关于工业 广州是化妆品 绝对龙头老大 记者:请您谈谈广州大工业的构想。 林树森:广州三年一中变,一年一小变,经济发展,才有得变。今年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超过800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会城市一年的总产值。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 一方面是传统工业、重工业、石油化工。广州市市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签定合作备忘录,将投资45亿元在南沙建年产200~300万吨的造船基地,成为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钢铁方面,广钢已经具备350万吨,番禺、增城增加300万吨,加上台湾企业在开发区将投80万吨的项目,加起来产量就有700万吨。在南沙与JFE的合作是相当好的,首期将兴建一条年产40万吨的镀锌生产线。 广州最突出的是精细化工业 二是装备工业,现在地铁15台盾构机在地下挖,今后可能有四五十台在地下挖。现在3、4号线、广佛线在建,5、6、7号线都在做前期工作,现在连盾构机都在广州生产,在南沙的盾构机生产都成气候了。 原来看广州,把轻工业作为重要一方面。轻工业现在除了珠江粮、广东水外,广州最突出的是精细化工,比如化妆品方面,安利、P&G大企业都在广州,广州在这方面是龙头老大。 第三块是高新技术产业。移动通讯、生物制药、新材料增长势头都很好,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今年恐怕要超过1000亿元。 关于非典 对任何新病毒都要准备好 即使有情况发生也会比今春好 记者: S ARS今年有可能会卷土重来,请问广州市政府对此有什么准备? 林树森:市卫生局已经对此进行部署,在防治设施、组织系统、每天的报告制度等方面都有所准备。现在有两种理论,一种是SARS肯定会卷土重来,另一种是即使再来,也不会像今年春天那么厉害。我的看法是,即使再来,也不一定是SARS,有可能是新的病毒,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疾病等。所以现在的关键是不光防SARS,哪怕有什么新的病毒出现,我们都应该有所准备。但我想,有今年的这套系统,再加上从中央到地方的警惕性都非常高,即使有什么情况发生,也会比今年春天的情况好。 S ARS对秋交会没有影响 记者: S ARS对广州外经贸的影响至秋交会时会不会消除? 林树森:我们现在外贸出口利用外资情况很好,指标都是不错的。从数字来看,SARS对广州的外经贸没有多大的影响。媒体报道说,今年秋交会预计参展人数将达20万人次,超过以往的纪录。如果要讲影响的话,可能应该比现在这个数字更好一点。 关于文化教育 高校新校区增 广州发展后劲 首先要用好老的设施 记者:广东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请问广州在文化建设上有什么思路?林树森:张德江书记在建设文化大省上,提出的措施和思路可操作性很强。广州就按着这样的思路来做。具体讲,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在文化设施上,首先要用好老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文化。如果广州的老影剧院都拆了的话,广州就一点文化都没有了。1996年我当市长以后,老城区没有批过一块房地产。老的文化设施破了旧了可以补,在旧城改造中要首先满足。 保证市民都能享受文化表演 其次是量力而行建设新的文化设施。广州这几年每年都建一些新的文化设施,在这方面的投入是空前的。1998年,广州市政府投入了7000万元修缮中山纪念堂,现在每个星期五都有一些音乐会或表演,票价都很便宜,这样就保证了普通市民都能享受得起。如果广州人不能进去享受这些文化,那么当一个广州人和当一个乡下人有什么区别? 三是队伍的建设。包括普及,可以多组建一些业余队伍;再就是提高专业队伍水平。四是产业发展。包括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等,就按照省里的思路做。 新校区可再增加20多万大学生 记者:广州地区高校新校区的建设情况如何? 林树森:张德江书记的思路是广东应该发展高等教育,增加广东、广州的发展后劲,以此为突破口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决定在小谷围建设广州地区高校新校区,办一个正正当当的大学城。 大学新校区目前进展非常好,校舍、道路和基础设施明年6月土建基本结束,明年9月招生。可以肯定的是,广州地区高校新校区绝对是第一流的。广州地区现在有20多万大学生,有了新校区,可以再增加20多万大学生,到那时广东省的高等教育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将来高等教育发展到新校区也不够用了,广州还可以找个合适的地方再建一个新校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