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工业,农民钱袋鼓起来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5日16:39 人民网-华南新闻 |
本报记者 潘小平 通讯员 邓东方 博罗县70多万总人口中有近60万是农业人口,是广东省典型的农业大县之一。但是,今天的博罗已经发生了嬗变,已实现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根本转变,跨入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的行列。记者在博罗耳闻目睹,这里近年诞生了亚洲最大的“华通”电脑线路板生产基地,填补国内空白的“联合铜箔”技术,粤东地区最大的“南亚”精细化工企业,投资数百亿元的“西电东送广东第一站”等多个项目。城镇化,从田野走向城市农业大县是如何嬗变的?博罗县委书记邓庆忠的体会是,只有从战略上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此,博罗县采取调整粮经比例、加快农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农业、培育农业合作组织、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让农民的钱袋尽快鼓起来。 农民小康才是全面小康。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城镇化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博罗已确定“一城兴起,三区带动”的发展思路:突出县城的中心地位,形成对全县的龙头牵引和辐射作用,把县城发展成为人口超30万的山水、园林和滨江城市;同时把石湾、园洲、九潭建成博罗第二大城镇区;杨村、杨柑场、泰美作为博东的核心区;把湖镇、罗浮山、横河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金三角”。在村一级,一个镇抓一个样板村,用最优惠的政策引导农民按城镇化功能建设新村。 城镇化将从根本上解决博罗农村和农民问题,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人口结构性矛盾,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这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和必由之路。博罗正从田野上出发,开始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大发展。引外资,工业形成“群聚经济” 曾经是产粮基地的博罗,对工业裂变式发展的魅力体会得最为深刻,因为近邻的东莞就是典型之一。邓庆忠认为,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先导和聚集、升级的示范载体,直接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的拉动作用。因而,博罗实施“园区驱动”战略,整合和规划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的8大工业园区,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园区,让工业形成“群聚经济”。重点引进中海壳牌中下游产品项目,在罗阳镇规划了一个大型工业园;以湖镇的“华通”、“联合铜箔”为龙头,规划了一个高新技术工业园;石湾镇则以“南亚”为依托,建设承接精细化工企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园洲、杨村镇也将以园区建设为契机,形成“专业镇”;而与东莞仅一桥之隔的龙溪镇,作为承接东莞和深圳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将成为新的发展亮点。 近10年来,博罗依托园区经济这个“凤巢”引进外资近20亿美元,这是推进博罗由农业大县向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大县嬗变的重要力量。当追兵,练好“内功”求发展“百强县”的称号并未使博罗人陷入激动与亢奋之中。邓庆忠冷静告诉记者,博罗自己与自己比值得自豪,但与周边地区比较,则不容乐观,需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奋起当好“追兵”。 透视“珠三角”的经验,博罗只不过仍在进行第一次的工业经济原始积累的增长,今后要做的是尽量以较短的时间越过第一高速增长期,迅速跨入第二高速增长期。在有“四小龙”之称的中山、南海、顺德和东莞四地,其跨越速度令人吃惊,而当年并不被人看好的东莞占据了“四小龙”的头名位置,原因是东莞能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消化、吸收技术、人才,演变成自身的经济发展原动力。许多过去单纯出租厂房的房东,如今成了企业老板。 横向比较,博罗县委、县政府向更深层次打开了思维的决策空间。于是,博罗大胆在“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经济发展思想中加入了一条“追求所得”。也就是说,博罗县不再单纯追求在他们看来颇受制于人的外源经济,而是寻求迅速加大内源经济的分量,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尽快增强经济长远发展的“内功”,进而实现从“为我所用”到“追求所得”的质的飞跃。 如今,不论外资、内资,只要能在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与本县经济相嫁接,博罗就千方百计引进,实行全方位优质服务,打造成规模、上档次、为我所得的新型园区经济。长宁镇的台商花卉基地开始逐步形成了花卉产业群落,不少学到了技术、找到了市场的博罗农民变成了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