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元官员”的制度困境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2日03:43 中国青年报 |
朱胜国 据10月17日《新闻晨报》报道,上海市徐汇区政府近日以“1美元”的象征性年薪聘请了3名“在世界商务领域驰骋多年”的美国哈佛、耶鲁的博士和硕士,分别担任区外经委副主任、招商中心副主任等政府官职。受聘人员之一的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唐海松认为,“选择1美元受聘于政府,我们希望成为一座桥梁,把在国外学到的经验通过这种方式本土化”。而徐汇区政府相关人士则声称,具有象征性的“1美元年薪”既给了这些高级人才为政府工作的身份,又使他们拥有更灵活的工作机制。 至少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没有“聘任”的政府官员。因此,乍一看这种官员任用方式确实有开风气之先河的意义。但只要细加剖析,就不难发现这种做法的“死结”所在:官商不分。3人作为哈佛、耶鲁的博士(硕士)身份确实很炫目,但“在世界商务领域驰骋多年”正好说明了一个本质问题:这些受聘者都是商人。 商界精英能不能进入政坛?按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在社会有影响且回报社会业绩较大的商界人物可以通过一定程序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但不能直接担任党政领导干部。因为按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党政领导干部严禁经商办企业,否则就是违纪。而受聘的3位成功人士中,一人是亿唐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另两人也担任着两家咨询公司的总裁。如果“破格”将他们聘为外经委和招商中心的行政领导,就是对现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种不折不扣的破坏。 一所学校可以引进商界奇才担任客座教授,一个地方政府却不能引进商界奇才担任“客座”领导。道理很简单,政府官员的职责是代表人民行使公权,其行政行为应该为公众利益服务,否则就将有权力滥用之嫌。禁止领导干部经商办企业,有助于从机制上预防公权私用,从源头上堵住腐败。 不知道徐汇区有关人员声称的“使他们拥有更灵活的工作机制”是不是如双方约定的那样,让这些“1美元政府官员”不占编制、不坐班、用互联网等方式开展工作。果如此,那我们就应该清醒地看到,给这些“特殊”领导干部以这种特殊待遇,无非就是让他们把绝大多数精力用于“在世界商务领域驰骋”。但这恰恰就混淆了公权和私权的界限,为权力寻租提供了可能。 发达国家也有用“1美元”之类的象征性年薪聘任高级专业人才参与政府工作的,但人家一般都是聘任他们充当政府机构的智囊,并不委以实权和官位。事实上,高级人才充当政府决策高参,同样是公民参与政务的一种有效形式,为什么一定要许以官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