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首次海上军演很成功(详细报道)(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7日03:19 环球时报 | ||||
10月22日,中国海军军舰与来访的巴基斯坦海军军舰在上海附近的东海海域举行了联合搜救演习。引起了中国民众和很多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 演习内容反映现代作战要求 此次演习是在巴基斯坦海军“巴布尔”号驱逐舰和“纳斯尔”号综合补给舰10月18日抵达上海后,对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期间举行的。参演兵力除巴方的两艘舰船外,还有中国海军的521号导弹护卫舰、882号综合补给舰以及多架水上飞机和舰载直升机,总人数约1400名,其中巴方629名。虽然此次演习规模不是太大,但涉及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海上作战的要求。正如演习的巴方指挥官塔希尔所言,演习的内容不但包括普通的战术演练,还涵盖了现代海军作战的多项内容。 据来访的巴基斯坦海军官员介绍,“纳斯尔”号综合补给舰与中国的关系可不一般。该补给舰的主体结构由中国制造,航速18节,可载燃油1.05万吨,水400吨,可搭载用于搜救的直升机。该补给舰在此次航行中共载23名军官和373名士兵。巴海军官员透露,具有防御和攻击能力的“巴布尔”号驱逐舰由英国制造,该舰长158.6米,满载排水量可达6200吨。 对这次联合搜救军演,中巴双方海军精心为其选择了一个很形象的代号“海豚0310”,意在着重突出演习的非传统安全领域性质。在具体课目设置上,演习涉及了消防、海上搜救、通信、反恐、联合编队等内容。从总体上看,整个演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信操演和编队海上运动,内容包括灯光、旗语信号发送、无线电高频通信、编队队形变换等传统项目;第二阶段的海上搜救演习富含许多有新意的亮点,包括两国参演军舰同时从空中、海上立体搜救遇险船只,舰载直升机快速转运伤员、军舰协助消防灭火等。尽管这是中巴海军首次进行此类演习,但双方舰队和海军官兵的配合相当默契,整个演习也仅历时3个多小时便宣告圆满结束。事后中巴双方的国防官员均明确表示,“演习活动非常成功”。 中巴海军外交创了三个第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军军事外交逐渐增多。中巴两国海军已在中国军事外交史上创造了三个第一。1985年11月,中国海军东海舰队编队访问巴基斯坦等南亚三国,开创了人民海军组建36年来的首次军舰出访。新世纪的2001年五六月间,中国海军首次远航目的地就是巴基斯坦,使两国在军舰外交上得到了稳步发展与扩大。而此次中巴联合搜救军演则是中国海军首次与外国海军进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联合军演。 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此次中巴联合演习实际上是前段时间中巴两国海军军事外交良好势头的延续与发展。为了此次联合演习得以顺利实施,中巴两国的海军部门进行了多次磋商与交流。在巴方军舰到达上海军港后,双方参演部队的指挥员又再次对演习计划进行了认商讨,交换了各自的修改意见,并进行了演习全过程的图上推演,以确保联合演习正做到万无一失。 海上联合军演意义重大 对于此次中巴海军联合演习,国外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巴基斯坦联合新闻社指出,巴中联合军演作为中国有史以来首次与外国海军举行的联合演习,是两国军队在互信基础上建立良好关系的明证。美联社的报道则认为,中巴联合演习为巴总统穆沙拉夫即将访华营造了良好气氛。印度媒体客观报道了此次演习,认为演习目的在于促进巴中双方的国防合作,报道最后还提及了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前不久的公开讲话,指出中印军事关系也需要加强,“现在也是跟中国举行联合军演的时候了”。 不难看出,海上联合军演作为海军军事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政治、经济与军事安全和国际地位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创造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为国家安全服务。特别是此次中巴间不针对第三方的海上军演,一方面宣传了中国的国防政策,增进了中外军队的相互了解,结交了朋友;另一方面展现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 其次,此次中巴联合军演为深化海军外交的内涵,提升海军的安全建设职能做出了成功的范例。一般认为,海军作为“流动的国土”,具有国际法赋予的有别于其它军种的独特地位。它灵活机动,可以在和平时期超越国界在公海上自由活动。因此,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特点,使海军更多地参与诸如联合训练与巡逻、搜索与救护、抢险、海上缉私和国际维和等非传统安全领域行动,不仅能合作打击国际恐怖和海盗活动,还可以增进与有关国家的了解、友谊和战略关系,从而进一步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