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博习而创新 百年从头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7日03:51 人民网-华东新闻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景
  本报记者 姜泓冰 杨晴初

  1883年(清光绪九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前身“博习医院”诞生于苏州的双塔之旁、葑溪之畔。120年后的10月,一个盛大的周年庆典正在这里举行。

  120年的历史是一笔财富,也是一个雄厚的基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说,过去成绩再大,板凳不坐十年寒;前人基础再好,文章不写一字空。医院过去的所有成功和全部辉煌俱往矣。如何在医院进入第三个世纪后继续创造新的辉煌,早日创建江苏省首批基本现代化医院,才是摆在该院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百年老院说前身

  ———江苏省最老的西医综合医院,是对现代医学在中国大地上演进历史的生动写照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道边门,在古旧的凤凰街上。沿着砖石墁过的窄街走进去,闹市被甩在身后很远了,双塔在望。街上有的是闲坐聊天下棋的老人,窄街的中央夹着一条静静流逝的葑溪,水上是老旧的小桥和阴绿的青苔。

  就在这样姑苏古城的味道里走进医院,有点儿像进了居民区———没有现在的多数大医院那样一派崭新的气象,几幢办公、住宿用的大小楼房,带着与街道一样沧桑之后的安详沉着,散发着历史的信息。

  从边门走到正门,也像在时间的走廊里浏览一座现代化医院的崛起历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看现代医学在中国的发展、演进史:瞧,这是“西班牙楼”,有些红砖白石已被磨到残破,建造时间总在八九十年前了;那一幢灰旧而端肃,是上世纪70年代医院初搬来时就造的;行政楼和门诊楼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建筑了,有那时流行的马赛克贴面和相对低矮的分层;总面积4万平方米的医学影像楼和外科病房大楼,刚刚才完工落成,因为古城的规划限制,并不高,但却方正、气派,崭新的外墙涂料闪着白色的光;而不远的地方,更新的内科大楼则即将奠基开工……

  这就是120年历史给一座医院留下的全部岁月苔痕吧?还不够。

  几乎每个苏大附一院的职工都会告诉你,它真正的前身叫博习,还要沿着正门外的十梓街向东端走到天赐庄,即在现在的苏州卫生学校东区,那里有1883年医院初创和后来改建后留下的教堂、医疗用房,跨越了上百年的历史。那幢门诊楼房子的外墙甚至是用皇家“御窑”金砖垒成,是中西建筑风格相融的产物,今天看来,已有地面历史文物的价值,是古城有机的一部分了。

  1883年,由美国教士创办的博习医院,只有7亩地,门诊部和病房都是江南民居风格的平房。就是这样一座“平房医院”,已是近代西学东渐中,西方医学在中国内地落地生根的最初见证。据记载,“在博习医院创办时,正式医院则仅设于沿海四埠耳。自上海至北京二千余里之内地,正迄无一正式医院……博习医院,实为嚆矢”。经过最初几十年发展,平房翻建成楼房、又从2层加盖升高到4层,节节拔高。与院舍同时得到矗立和扩大的,还有一所医院的良好声誉和业绩———人们称颂她,“医术之精良、器具之完备、诊断之热心、更护之周密”,在苏南一带几无匹敌。

  风雨飘摇的沧桑变迁中,120年过去了。

  从前的博习医院走过起起落落,还有过停诊、恢复等过程,在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成为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医院”。1957年,成为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吸纳了一大批从全国各地调来和从国外学有所成回国报效的医学人才,为其医疗、教学、科研各方面工作的飞跃奠定了雄厚基础。1988年,100多名各科骨干力量奉调,由“附一医”中裂变增生出了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历史跨入21世纪,医院又随着苏州医学院与苏州大学合并,成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随历史而变化更替的是名字和建筑。不变不散的,则是从古老的博习时代起就存在、蕴蓄着的一种氛围,那就是它注重钻研现代医疗技术、对病人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杏林精神。如今,在这所江苏省历史最悠久、国内医院中属凤毛麟角的西医综合医院大门前,我们能看见的座右铭依然如此:博习创新,厚生厚德。

  120年院庆,科研活动当先

  ———“大医院者,非有大楼之谓,为有大师也”,苏大附一院人如是理解

  120年院庆,庆些什么?

  “以科技系列活动月为主”,院长温端改介绍说。院庆期间,他们邀请六七位医学专业?菏烤侔煸菏柯厶常步庾ㄒ笛芯砍晒猓挂嘎垩Э平ㄉ琛⑷瞬排嘌然疤狻M保皆航?10年间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项目汇编成书,《抗人活化血小板单抗SZ-51的研制及其在血栓研究中的应用》、《人脑垂体腺瘤的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外行自然看不懂,但那厚得像砖头的一本大书,百多项获奖成果的列名展示,对于院内的中青年医务和科研人员,无疑是种提醒、鼓励,促使他们在科研的道路上追求更高、更远。而这,正是医院管理者希望通过院庆达到的目的:不止是纪念历史,更要激发后劲,凝聚人心,共创未来。

  在医院新出的纪念册里,我们看到这样的话:“大医院者,非有大楼之谓,为有大师也。”

  这话,和院庆大搞科技活动月一样,很能形象地显示出苏大附一院对科研和人才的倚重。在院领导看来,医院要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是根本,学科建设是支撑,科学规划是保证。

  的确,身居古城中心,苏大附属第一医院并不像许多新建大医院那样地大、楼高、以现代豪华的外表胜。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他们不光拥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相对齐全的高新医疗设备,更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9名、硕士生导师112名、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人才1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9名,有90余名专家在各级医学学术团体担任各种职务。1978年以来,全院共获科技成果奖322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7项,省部级奖188项,科研论文经SCI检索排名多年列江苏省医疗机构首位。

  手术室里,“新闻故事”多

  ———有实力,有责任心,才有勇气,也才会有那么多挽救生命的重大成果

  担负得起诸多重大科研课题,蓄积了众多精英人才,强调科研和技术能力,也许这正是苏大附一院众多“新闻故事”背后的支撑。

  最轰动一时的,莫过于2001年夏天,他们为22岁的“江苏幸子”陈霞所做的那次骨髓移植手术。不幸患上白血病的泰州姑娘陈霞在“十万分之一”的非亲缘基因骨髓配型中,幸运地与台湾骨髓库配上了型号。从一名台湾男青年身上抽取的骨髓,在20小时内,从台湾经香港、上海一路飞送到苏州,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医务人员的妙手,移植到陈霞体内,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再造和对接。那次手术,因为有海峡两岸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有境内外多家电视台利用国际通信卫星的全程跟踪直播,让苏大附一院成了聚焦点,在古城之外、医学界之外也出了名。

  其实,以这样的骨髓移植手术来拯救白血病患者,苏大附一院已成功地做过数十例。而每一例骨髓移植手术的成功,都意味着一个生命满怀希望和感激的复活。长留在人们记忆里的,一定还有医院的先进设施、医术高超而和蔼的医生、微笑细心服务的护士。

  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听说的“移植”医案似乎特别多,从骨髓移植到心脏、肝脏、肾脏的移植。最多的一次,去年夏天,以院长温端改为首的泌尿外科医生同时为来自苏州、江阴等地的6位尿毒症患者换肾,他们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32岁。术后,6人都情况良好,生命指征正常,顺利康复出院,一下子走出死亡阴影,过上了健康人的生活。泌尿外科还为此特地组织了一个“肾友联谊会”,让他们在医生指导下增强免疫力,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今年夏天是第8届肾友会,有近80位肾脏移植患者团聚在医院交流心得体会。听他们爽朗的笑声,看他们红润的脸庞和活跃的身姿,很难想象,几年前,他们都是徘徊在死亡边缘的绝症患者。

  所谓“换心”、“换肝”、“换肾”,没一样不需要高超的技术基础和细致的护理服务的。医院拥有比较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相对齐全的高新设备,在血液病学研究及骨髓移植治疗、心内科学研究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脊柱外科与髋关节外科手术及研究、脑外科手术及研究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器官移植及研究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惟有实力、有责任心者,才有勇气,也才有了不事炒作而“新闻”、“故事”不断的底气。

  抗击非典,“平常故事”也闪亮

  ———团结一心,无畏、敬业、奉献的精神氛围,更是一家医院的无价财富

  今年春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江苏省收治非典定点医院之一,全省第一例非典疑似病人就在这里被发现和治愈。在那特殊的40多天战斗中,这里上演的更多是“平常的故事”———“平常”背后,闪亮的,则是医护员工团结一心,无畏、敬业、奉献的精神。

  4月21日凌晨1时,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热诊室里,一位发着高烧、咳嗽不止的外地游客被怀疑为非典疑似病人。江苏省、苏州市第一场抗击非典战役就此打响。此前,医院党委发出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积极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去”的倡议得到了真实的回应:感染科主任甘建和?⑽饨ǔ桑粑浦魅位平ò玻派淇浦魅喂粒轿翊χ魅沃苡男牡热硕记鬃陨险螅ψ叛芯坎∪诵仄>然こ蛋巡∪怂偷礁衾氩》渴保延?8名护理人员等在门外。女儿才20个月大的感染科护师吴玉芳是“打的”来的,随身带着简单的日用品,在进入隔离室后,她慎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医务人员每天要穿戴上一身防护衣、长筒套靴、防护眼镜等装备,走过7道门进入隔离病房。医生、护士们往往只能忍饥耐渴,对病人的暴躁脾气和挑剔仍然细心“特护”,还兼任他们的“心理医生”。医院特地为那位非典疑似病人在病房里安装了电话,方便他和家人联系,直到5月8日康复出院。

  ……

  所有不平凡的瞬间,都来源于平常的孕育与培养。而那些真正发生在日常门急诊工作中的“平常故事”,更多,也更难历数。为病人想得周到,做得细致,已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日常管理和运转的一个核心观念。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名气响,农村病人和外地病人占了大多数。由于门诊工作量大,一些来自周边的农村病人很难在当天完成诊疗回家,造成了极大不便。医院经过调研,决定投资180万元,为医务人员提供午餐,同时缩短中午休息时间,全院实行中午连班制。这些替病人着想的举措,既赢得了好口碑,又给医院增加了门诊量。

  为提高急救工作效率,医院不惜投资增添急救设施,增设急救站,在苏州工业园区、古城区东部和苏嘉杭高速公路区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急救网络,保证各个急救站在接报后10分钟内赶到现场,30分钟可将伤员送达医院抢救。同时,开设日间病房,让一些急诊病人可以白天住院,晚上回家,更舒适自由,医院床位紧张的矛盾也得到缓解。在护理工作中,有11个病区已从一般的功能护理转向整体护理,进一步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各项护理工作中都渗入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所有这些细节,其实都是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的体现。管理是无迹而有形的,更像一种对理想目标的追求。

  作为首批三级甲等医院、苏南医疗指导中心,它已经做到苏州地区、乃至江苏省的“最好”了,日子很好过,为什么还那么急于上台阶、求发展,动力何来?

  “120年的历史是一笔财富,也是一个雄厚的基础。但是,现代医药科学和医疗技术发展异常迅捷,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发展瞬息万变。板凳不坐十年寒,文章不写一字空。往远处看,苏州、乃至苏南的大发展都需要我们以更好的现代化医疗条件去满足各阶层人们的看病需要;往近些看,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奋斗、不拼搏,一味停在原来的基础上,‘百年老店’的招牌就要褪色。”院党委书记倪祥保这样回答。

  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前进,与其说是因为外界竞争,还不如说那是出于内在的一种压力,一份已绵延3个世纪之久的“博习创新、厚德厚生”的责任感,让“百年老店”不肯懈怠地谋求自我发展,与时俱进,创造着更辉煌的未来。

  本版资料照片由叶苑提供,其余为沈锡锡摄
120年前的博习医院
当年博习医院的割症室(手术室)
今天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
西班牙风格的实验楼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精彩华纳铃声免费下载!还有精彩大奖哦!
  好消息-新东方新概念送教材! 学会哇啦哇啦说地道英语 考研&MBA冲刺早准备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在耳边呢喃诉爱意
跳一场激情双人舞
非常笑话
最最酷辣的笑话
每天都来爽一爽
图片
铃声
·[范玮琪] 那些花儿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致命诱惑
  • 情侣用品秋季大促销
  • 佛罗蒙男用性感香水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
    欢乐无限
    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农村将安全套,套在手指上示范……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