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宋美龄逝世的报道体现了社会进步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7日09:02 南方都市报 |
议论风生 近日,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南方都市报在内的国内各个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内报道了宋美龄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去世的消息。 对于宋美龄这样一个有较多争议的历史人物,媒体能给予如此详细的报道,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不少媒体都刊发了题为《跨越三个世纪的宋美龄》的新华社网站的一篇专稿。这篇报道,对宋美龄在名利、权财与魅力交织的一生经历作了详细的报道,并从这些客观的历史事实出发,对宋美龄本人作了评价。 不可否认,中国新闻观的发展变化,一直是和政治斗争、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对当代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因为过分强调新闻报道的政治、社会引导功能,对于像宋美龄等一些备受争议人物的报道,往往讳莫如深。比如,1975年蒋介石逝世时,在当时就鲜有媒体提及和报道。 对于存在争议的历史人物,古人强调避免“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就是说在一些问题上,因为考虑到当事者是“尊者”或“贤者”,就把该说的都舍去了,该有的断定都不敢下了。对于宋美龄这样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我们对其过不应夸大,对其功也不应缩小,而应该公正客观地给予应有的评价,这也是对于刚刚逝去的宋美龄媒体在报道时应有的态度。 可以看到,在对于宋美龄的报道中,媒体既没有忽视在上海遭受日军的野蛮进攻时,宋美龄擦干悲愤的眼泪,号召全国各界,出钱出力,为国为民鼓与呼等等这些积极的一面;同时,就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佟静所说:“由于其历史局限性、阶级局限性和美国价值观以及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宋美龄敌视共产主义,仇恨共产党,也是终生的。”(10月25日《南方都市报》)但是,媒体没有因此而回避对宋美龄这一历史人物的报道。媒体没有因为宋美龄这一历史人物的特殊和敏感身份,而回避报道其生前和其逝后,这正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石敬涛(山东 职员) 新浪网特供本报评论稿 本版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