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人才稀缺 11所大学负责人倡仪加快培养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7日14:44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10月27日电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在最近举行的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与大学技术转移国际论坛上,与会的11所国内大学的负责人发起联名倡仪: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以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面临的知识产权管理经营日趋严峻的现状。 记者从国内一些著名大学的法学院了解到,目前国内高等院校里专门用来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院系寥寥无几。 据悉,作为中国第一批成立的专门院系的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截至2002年6月,共培养第二学位毕业生175名,硕士学位毕业生70名。相继成立的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截至2002年6月培养的本科生和双学位生也不过千人,硕士研究生也只有数十人。而作为国家著名的知识产权研究机构,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2003年招收的硕士、博士也不足10人。 据了解,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一些在全国享有盛名的法学院校却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学院。而其设在民法下研究知识产权方向的硕士、博士生人数也屈指可数。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副教授张苹认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使得目前国内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十分短缺,人才的供需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张苹说,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我们过去对知识产权不重视而遗留的症结,二是国内培养的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大多被外企高薪抢走。 业内人士说,国内从事知识产权的人员,多半是“赶鸭子上架”被逼出来的。因为缺乏专业、系统地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我们一直强调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但现实情况令人挠头。 张苹认为,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确实是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国内企业在贸易的过程中一遇到知识产权的壁垒时,才忙前忙后地“临时救火”,可往往怎么也救不到点子上。因此,除了宽口径、大规模地培养知识产权专业的人才外,呼唤国内企业以行动来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对保证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现实意义更为强烈。 张苹说,知识产权的教育不能停留在普法阶段,加紧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高、中级人才迫在眉睫。企业也应该改变固有观念,出钱、出力来培训自己的知识产权人才。结合目前的实际,高校应注重招收具有理工、农医专业背景的人来读第二学位,要鼓励在读的理工、农医类的研究生系统学习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都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作者:郑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