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乞丐出现职业化倾向 专家:社会环境宽容所致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30日04:07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
据新华社福州10月29日电在东南沿海的福州市,其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东街口的天桥上,最惹眼的除了叫卖商品的小贩,就数跪在破垫子上的乞丐了。来自河南省民权县的郑宝生,已经在这一带行乞多年,每月几百元的乞讨收入支撑着他一家六口人的生活。 自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这一以尊重受助者自由意志为核心的救助制度似乎并没有赢得一些乞讨者的欢迎。福州市救助站成立后遇到了出乎意料的难题:大多数乞丐宁可在街头乞讨也不愿进救助站。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大部分以乞讨为“业”的乞丐来说,进了救助站就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农民工涌向经济发达的城市,这也诱导了农村中的老弱病残者。面对生活的困境,他们选择到城市行乞,其中不少人把乞讨当作“职业”。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宝良认为,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给乞讨者提供了“发家致富”的可能,在此背景下,乞讨职业化倾向的出现是一种必然。无需多少体力、每月还能有几百元的稳定收入,使那些流落城市街头的老弱病残者迅速走上乞讨的道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进城市,一些找活困难的进城农民也加入到这一行列。对于大部分街头行乞人员来说,乞讨不再是生活无着情况下不得已的“活命”手段,而是成为与打工、种地一样的“谋生”手段。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黎昕分析说,乞讨职业化倾向的出现,反映了当前人们追求物质财富手段的多样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传统道德视乞讨为可耻行为,把乞丐当作“贱民”,如今这一观念已经发生较大改变,日益宽容的社会环境使乞丐所受到的道德压力越来越小。 乞讨这一扭曲的财富获取方式,本不应该成为发家致富的手段,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根本还在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脆弱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