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证交所亚太区总裁:中国企业适合去伦敦上市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30日15:42 中国新闻网 |
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培育了众多有生机有活力的企业,为了发展壮大,许多企业对上市融资有强烈的需求,但由于国内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还远远满足不了所有企业的融资需求,这些企业便纷纷走上海外上市的道路,同时,作为拥有巨额资金的海外投资者也希望分享中国企业的利润。作为聚集融资者和投资者的股票交易所,该如何满足融资者和投资者的需求呢?伦敦交易所有什么优势去争夺中国的上市公司资源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伦敦股票交易所亚太区总裁祝晓健女士 海外上市对中国公司来说是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过程 《证券市场周刊》(下称《周刊》):中国现在有很多公司想到海外上市,这些公司为什么要到海外上市?海外上市对这些公司会带来哪些好处? 祝晓健:我个人认为中国公司到海外上市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国内的大盘股,如中国石化这样的公司,国内资本市场承受有困难,所以它要先出口再转内销;第二,一些质地比较好的公司愿意到国外上市,这有利于摆脱它的国企形象,摆脱行政部门的操纵和控制,因为到海外上市就是实行真正的股份化,那就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第三,有些企业想在公司治理方面有一个本质性的改变,就必须到海外上市。如果一个公司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它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海外投资者还不太有说服力,如果它在伦敦交易所上市,投资者则会非常愿意对它进行投资。上市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意味着公司在治理结构和经营方面要有新的发展,并不是一锤子买卖。海外上市其实是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过程。 《周刊》:对于中国那些想到海外上市的企业来说,你认为它们要在哪些方面做出重大的改变? 祝晓健:我觉得关键问题是公司治理的问题。这包括两方面:第一,国有企业虽然上市了,但是国家对企业控制的观念没有转变。地方政府拿它当摇钱树,这就不对了,因为一个公司上市后就完全是企业行为了。在国外,我们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非执行董事,董事长不能兼任总经理,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制约的目的;而在中国,所有职务都是政府分派的,挂牌只是一种形式,而实际上并不是按照经济规律去操作,这样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第二,民营企业也要有一个观念上的改变,民营企业创业非常艰苦,在经营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偷税漏税和其他一些不太合法的行为。这种现象在美国发展初期也很普遍。一旦公司上市,必须一切透明,所有东西都要披露出来,这对于民营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周刊》:伦敦交易所在吸引中国公司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祝晓健:伦敦交易所出台了一套文件,规定如果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那么同时可以在伦敦上市,这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很有吸引力。这个政策去年就宣布了,但是施行起来比较慢,力度也不大。这有今年春天SARS的影响,不过更关键的是监管部门还没有确定是否要让在伦敦上市的公司也留在香港交易所。这种两地上市的形式需要企业先申请,伦敦交易所已经把大部分的工作做好了,由于香港和伦敦之间的上市要求只有很小的一点差别,这种上市形式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在伦敦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如果是非金融企业,伦敦交易所要求公司上市12个月以后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能够支撑公司一年的业务,这一点与香港不太一样。 伦敦交易所的竞争优势 《周刊》:现在纳斯达克交易所、香港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和多伦多交易所等多家交易所在中国争夺上市公司资源,还有国内的沪深交易所,伦敦靠什么与这些交易所竞争? 祝晓健:第一,欧洲投资者对中国了解很多。主要是中国在欧洲的渗透率很高,中国的媒体包括CCTV9节目做得很好,在英国的收视率很高。这里有历史渊源,英国人透过香港,对于中国并不陌生。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占有37%,其中几乎一半是英国的基金。因为有香港这个渊源,英国对于香港周遍的亚洲国家比较了解。另外,英国作为一个金融投资中心,由于自身的财力、国力都有限,必须依靠国际力量。比如,英国的GDP很高,但其中40%是金融服务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外的金融运做和海外金融服务,这样,对于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不会不参与的。 第二,全世界的交易所之间并没有矛盾。如果从时区来分,有三个时区:欧洲、美洲和亚洲。而英国的时区和其他时区都没有重叠。另外,资本市场也是各有各的特色,比如IT公司肯定要去NASDAQ上市,而其他企业,如石油、设备制造企业等则要到伦敦交易所上市。如果公司的收购对象,或者作为被收购对象是针对欧洲的话,那么就要到欧洲上市。 第三,美国股票市场是一半机构投资者,一半个人;欧洲80%是机构投资者,20%是个人投资者,欧洲主要倾向于机构投资者。所以如果一个公司只在中国或只在香港地区经营的话,它在寻找另外一个市场的时候,肯定会寻找一个平衡,不会去找一个小股民很多的市场,而会找一个不太活跃的机构投资者多的市场。欧洲市场在这方面很有优势。如果这个公司再到一个小股民多的市场上市,客户关系就没办法搞了;但在欧洲和伦敦就不一样,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很少,也许只有十几家,那么这个公司每年只要把这十几家机构的投资者关系处理好就可以了。这就是伦敦交易所的优势所在。 《周刊》:伦敦交易所除了这种时区和机构投资者优势外,还有哪些方面比较出色? 祝晓健:伦敦交易所的金融服务和上市规则也很完善。比如,银行在伦敦上市和其他公司同等对待,而在美国需要额外的手续才可以上市。伦敦交易所有200多家金融机构在这里上市,其中有100多家是银行,其中又有80多家是海外银行。而纽约交易所只有37家银行上市,因为它有附加条件,为达到这些条件银行需要另外花几百万美元才能上市。 在伦敦交易所上市章程里专门有一章(13章)讲生物制药业上市的情况:不需要三年的业绩,甚至三年没有收入都可以。但是我们要求其他一些标准,比如,公司有几个产品已经进入最后的实验阶段了,几个药品已经到了临床阶段。 因为这个原因,生物制药企业产生了聚集效应,使得伦敦的生物制药业很发达,如英国的葛兰素是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英国的生物制药协会的会员有上千家,英国生物制药的投资占整个欧洲的5%。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周期特别长,这类企业的绝大部分都在伦敦。据说葛兰素公司10年前开发出来的药品现在每年可以销售20亿美元。 我认为伦敦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者特别注重追求投资增值,因为大部分都是机构投资者,其中很多是养老基金。英国法律规定,一旦你成为一名公司雇员,每个月10%的工资就会进入养老基金,政府给予保护,不需要缴纳基金增值税,这和美国很相似。这种基金不追求短线效益,但是在组合投资里有一部分是高风险、高回报的债券。很多英国人和欧洲人都买基金,他们普遍相信专业人员,这与美国不同。 《周刊》: AIM(第二投资市场)是伦敦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运转情况如何? 祝晓健:AIM虽然才成立8年,在AIM市场首发和再融资的量各占一半,共130多亿英镑,其中首发60多亿英镑,再融资有60多亿英镑。在这个市场上,再融资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比如AIM里面有一个叫做“ASK”的公司,它的融资可以看做一个成功的典型,它是一个餐馆连锁企业,起初只拥有两家餐馆,想在伦敦交易所融资再建两家餐馆,第一次融资了50万英镑,第二次融资了150万英镑,这样融资了4,5次之后,现在拥有了200家餐馆,不止在英国,在欧洲都有它的分店。它就是在不断地融资,很明显,AIM市场对这个公司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公司的融资和发展几乎是同步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必须有特别便宜的融资渠道,如果公司融资50万英镑,还要交20%的税,那么它们承受不了,而在AIM上市的成本很低。 《周刊》:在上市公司的诸多板块中,哪些企业最受投资者青睐呢? 祝晓健:哪些公司更受欢迎,这不在于板块,公司治理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国企要上市的话,必须增加透明度。伦敦市场的包容性很强,对中型公司的吸引力更大,这样的公司发展后劲强,在伦敦交易所可以持续融资。但如果马上到美国上市,这样的公司没有足够的财力,大投资商又看不上,小投资商又做不了,就没有什么交易量了,流动性不好,就很难再融资了。 《周刊》:一般是上市公司本地投资者对公司了解比较多,而一家外国公司在伦敦上市,在信息沟通上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公司股票的流动性会受到影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祝晓健:如果一个公司的产品准备销往欧洲,或者准备在欧洲找一个投资伙伴,那么在伦敦上市就是最理想的。但这里的关键在于投资银行如何给公司包装,如果投行讲的故事能让投资者接受,即使是外国公司也会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比如环保概念的项目,在欧洲是很受重视的。 流动性是公司上市后最重要的品质,我认为流动性与投资者有关系,再有就是有没有投资分析专家的报告覆盖,伦敦交易所比任何交易所做得都好。最近伦敦交易所成立了一个信息业务扩展部,开展几块业务中包括投资者关系服务,给每一个上市公司提供基础服务。如果公司需要更多服务,我们会收一定的费用,比如公司想知道每个月,都有谁投资它的股票,有什么变化;或者10个新的买主和卖主是谁,10个交易最活跃的是谁,我们都可以做。伦敦交易所采取的措施可以使海外公司被伦敦投资者熟悉,保持这些海外公司证券的流动性。 《周刊》:中国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有5家,它们上市后的表现如何?它们的再融资情况怎样? 祝晓健:中国在伦敦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有大唐电力、江西铜业、东南电力、中国石化和沪甬高速。现在浙江东南电力流动性不太好,因为它是B股,发行的是BDR(英国存托凭证),因为B股本身就不活跃,所以BDR就活跃不起来。中国石化采用的是ADR(美国存托凭证)形式,股票没有在伦敦交易所直接上市。北京大唐、沪甬高速都是用港币上的H股,直接在伦敦挂牌上市,这两家公司在伦敦交易所的表现很不错。这些中国企业上市以后都没有再融资,但这不是因为伦敦市场不能帮它们再融资,是因为中国国内有许多政策上的制约。 中国公司太依赖美国投资银行 《周刊》:中国现在很多想上市的公司都往美国市场跑,是不是英国交易所在这方面的介绍太少,还是因为中国的上市公司在上市辅助阶段大多数依靠的是美国投资银行? 祝晓健:事实确实如此,英国在这方面推广不够,另外美国投行比英国强。在美国排名前30位的投资银行争取客户的能力很强,它们抢到的单子基本都在美国总部做,不会送到伦敦分部来做。公司如果在美国上市,它的成本比在伦敦要高得多。所以美国大投行抢到的客户肯定都会在美国上市,因为可以拿到更多利润。如果拿到英国上市,不仅利润低,还要分一大部分利润给英国分部的人员。 中国企业太依赖这些投行。一方面是中国的企业不懂如何包装自己;另一方面,中国大的国企不想担这个风险,任由券商处理,如果上市出了问题,企业不负责任。而日本、韩国的公司则不同,它们从企业自身考虑,企业适合去哪里上市就用哪里的券商。比如,日本在伦敦上市的公司比在纽约多一倍还多,因为这些企业认为在纽约可以得到的一切在伦敦一样可以得到,没有必要去纽约上市。台湾地区在美国上市的有3家,在伦敦上市的有15家公司,因为相对来说,在美国上市后维持费用太贵,上市后一个季度要披露一次财务报表,显得麻烦一些。当然伦敦交易所也要求上市公司透明、披露所有信息,但上市之后,一年报两次业绩,中报和年报就可以了。 伦敦交易所接受三个会计标准,这点对于财务总监来说省事多了,而且可以用通行的国际会计标准,不必非要用美国的标准。中国国内的公司在上市之前没考虑这些问题,所以选择美国的投行包装。台湾地区的公司喜欢在上市前问得清清楚楚,包括上市后每年的维持费用是多少,这一点许多中国公司都没有想到。 《周刊》:那么你对中国那些想上市的公司有什么建议? 祝晓健:我认为中国的企业不仅是大型的国企,就是很有潜力的中型企业,更适合去伦敦上市。在所有的世界大型交易所里,只有伦敦交易所是不要求公司赢利的,只要求公司三年的业绩,也就是说,三年内公司要有进账,至于进账以后是赢利还是亏损没关系。常有人问我,中国公司上市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我的回答都是“公司治理问题”。因为很多中国公司高层只看重短期行为,融到资金就可以了。 伦敦交易所对于复杂债券很有经验 《周刊》:伦敦是欧洲也是世界最大的债券市场,伦敦交易所在发行债券方面有哪些特点? 祝晓健:我可以讲一些例子。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上市公司都不发行股票,而发行可转债。因为发行可转债马上可以拿到钱,操作起来也很容易;另外债券转换成股票,溢价最少是8%到9%。最近中国做得最好的公司是红海电子,溢价达到30%多,钱马上拿到手了,将来的股价也定到了一个好的价格。这些金融工具对推动股市很有好处,中国应该尽快开放允许国际协作,这对企业有利。 从债券方面来看,欧洲比美国更有吸引力。英国对于复杂债券很有经验,伦敦交易所允许各种债券产品到市场里来融资,比如资产抵押的债券、以黄金价格为基础的债券、零息债券等等。中国企业债券的种类多起来后,就会运用各种产品来融资。发行各种债券的好处是,可以马上拿到钱,而且可以选择不用每年还息的方式,只要还一笔就可以了。对于大的企业,比如三菱、丰田是定期发债券的,由于业务需要,每三个月都要发一笔。伦敦交易所的做法是公司只需要做一个文件,给出一年的发行量,以后12个月内每次发行都不用做任何文件了,条件是在给出的发行量之内。可以看得出来,伦敦交易所的债券产品是层出不穷的。(来源:证券市场周刊作者:周年洋袁朝晖) 祝晓健简历 1990年在伦敦Middlesex大学获MBA学位。1998年加入伦敦股票交易所,现任国际业务拓展部亚太区总裁,曾在伦敦国际期货交易所(LIFFE)工作五年,负责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交易所的市场开发工作,在中国和香港地区从事过多年的金融、创业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