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并非“零和博弈”(国际论坛)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1日05:09 人民网-人民日报 |
刘超 华盛顿的某些政要可能没听说过“田忌赛马”的中国典故,但想必对其中蕴含的“零和博弈”思维十分熟谙。这种“彼之所得必为我之所失、得失相加只能得零”的思维逻辑,似乎已渗入他们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哲学。 人们注意到美国商务部上月成立了一个矛头直指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调查小组”,本月又有参议员夸大其词指责中美贸易不平衡“犹如毒瘤般扩散”。美商务部长埃文斯在启程访华前也发表文告宣称,“中国当前的贸易手段是利用我们开放的市场为自身创造不公正的优势,这无疑会抢走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然而,博弈论提醒我们,即便那些看似竞争对立的事件中,其实也蕴涵着合作的要求;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惟有合作博弈才能够增进妥协双方的整体利益,选择对抗性博弈则只能陷入两败俱伤的境地。 反观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并不能被简单归结为妨碍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安全的“施害方”,而美方也绝非单方面“受害者”。事实上,尽管美方自认为没有得到超过中国的“相对收益”,但中美双方从经贸合作中获取的“绝对收益”却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庞大的市场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美国消费者对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亦有庞大的需求。美国商会会长多诺霍指出,目前75%的美国公司在中国处于盈利状态;在去年出口总额下降的情况下,美国对华出口却增长了14.4%。连埃文斯本人也承认:“中国进口的美国货比美国其他任何贸易伙伴都多。”对华贸易使美国增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对美国物价和通胀水平的长期稳定、经济的健康发展、中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做出了不容否认的贡献。 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一个需要双方客观看待的结构性问题。究其根源,中美贸易不平衡有两大因素不容忽视。其一可概括为“愿买者无可买,愿卖者无从卖”。埃文斯辩称“美国无法对中国公司从美国购买的先进设备进行售后跟踪检测,因而将继续维持对华高科技贸易管制”,这不啻于人为阻碍了中国公司进口美高科技产品。其二可形容为“出超者得毫厘,入超者匿金锭”。美国商务部副部长阿尔多纳斯本月在国会听证会上一语道破:“依我看,这种表面上的贸易不平衡是由于中国已成为出口商品的一个总装中心。”中国得到的无非是加工费和就业,最终的顺差归根结底属于在华投资设厂返销本土的美国投资者。事实上,产业分工决定了中美并不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关系。 因此,美国在中美经贸合作中应当跳出“零和博弈”的因果循环,由追求“相对收益”的利己行为转向“绝对收益”的互惠逻辑,由“彼得我失”的零和思维转向相得益彰的“正和博弈”。惟此,中美经贸关系才能承袭WTO协议的双赢精神,以平等协商促成互惠合作,在发展中实现基本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