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经济随笔)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3日05:40 人民网-华南新闻 |
一泓 在中国汽车销售火爆、中国汽车市场照亮全球萎靡不振的汽车业之际,近来有许多经济人士未雨绸缪,指出两年后中国汽车产能将过剩。笔者对此不完全赞同。经济预测是根据经济走向对未来的一种预期,其依据的各种要素在未来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些经济变量的走势才是决定中国汽车产能是否过剩的关键。 首先,目前的产能过剩是一种结构性的过剩。中国目前库存的汽车都是一些款式较旧的品种和一些规模较小企业生产的汽车,而像广本、上汽生产的汽车却仍畅销。这种情况在家电市场已经表现得很充分。 其次,中国汽车最终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是带有贸易壁垒的进口替代措施的产业,一般都在一国范围内流动,是典型的“内销”产业。但如今情况在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巨头在发展中国家参股合作,以及亚洲国家贸易自由化的实施,汽车产业,特别是整装车在区内的跨国流动将大大增加,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业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汽车业能否像韩国那样从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现在是关键。在制造能力方面,我国在发展中国家有明显优势,但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汽车制造业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比欧美日及韩国高20%至30%。因此,如何降低成本,将是决定汽车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变量。 再次,从制约因素上,影响汽车消费的不仅是汽车价格和居民收入,交通建设、环境保护、使用成本等也是制约汽车产能的“紧箍咒”,有时甚至是决定因素。汽车产业是关联度很强的产业,如果不能及时跟进交通配套设施,不能有效降低使用成本(买得起车用不起),不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势必会限制汽车业的发展。据估计,中国中产阶层的人均收入在4000美元左右,现在有大约超过1亿人,而且人数还在迅速增加,这些人都是潜在的买主,市场容量相当庞大。以目前的产量而言,我国目前的汽车销量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关键是这个市场不要被一个个“紧箍咒”所压缩。 因此,未来被各种因素制约的汽车销售,将决定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和产能是否过剩。 |